刚写完了中长跑六种训练方法,得到了许多博客好友的称赞,鼓励我继续写,我想,训练的方法是教练员不断地总结,归纳,尤其是成功的经验,更值得总结,著名的教练员马俊仁有他的独特认识,独特的理解,独特的训练。他认为中长跑项目是高速度的项目,运动员既要有耐力,又要有很高的速度水平,中长跑专项才能达到世界水平。他的训练方法很保密,我从于鸿森教授一本《中长跑》一书摘录了训练特点如下:


    (1)
    特别重视恢复训练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早在70年代就引起各国教练员的重视。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我国不少有前途的运动员由于过度训练或伤病,过早地离开运动场,当时我就是过度训练造成的伤病过早离开了运动场我现在记忆忧欣。而马俊仁却攻克了多年未能解决的恢复训练难题。为人们向人体承受极限负荷的挑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中药恢复法是马俊仁一大发明
    (2)
    从“少吃多餐”到“多吃少餐”。开始训练,一日4次训练,随着运动员心肺功能和支撑器官能力的改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并改为一日训练2—3次。这样既保证了训练负荷数量的高起点,又保证了训练符合强度达到相对高目标的要求。
    (3)
    以长补短,以短补长,长短互补,全面发展
    “长”和“短”既包含着训练量的多和少,又包含着训练负荷强度的大和小。从人体能量代谢分析就是把有氧代谢供能。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以及有氧,无氧代谢混合供能科学地衔接起来,在不同的训练 时期,不同的训练阶段,按不同代谢的训练比例,科学融为一体。来 促使运动员的速度,耐力,速度耐力及“高速度”持续跑的专项能力同时全面发展。
    (4)
    在每一个中长跑项目的比赛全过程中,就人体能量代谢而言,都必须经历一个有氧代谢供能,糖酵解供能,和磷酸原供能的过程。马俊仁创造性地把比赛过程中三个代谢供能过程连接成一个训练整体。实践证明,效果是显著的,
    (5)
    科学地利用高原(海拔1900—2300米)低气压,缺氧环境,加大训练难度,逐步增加负荷。而在上高原之前,先进行1—2周的低海拔的准备性适应训练,然后再上高原,更快地使运动员适应高原低气压和缺氧的环境
    举例:王军霞在青海多巴高原强化训练。跑16000米,当时海拔2366米,每400米84秒用62分13秒跑完16000米,当时她脸色苍白。气喘吁吁。这样在1996年奥运会上夺得5000米冠军,10000米亚军,(教练员是毛德镇)
    以上是独特的训练方法请参考。创造自己的适应现代训练方法来。

    作者:轻盈的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