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挺身有非常多的变化式,双手放在抗力球或BOSU上、后脚抬高、TRX 式的伏地挺身、窄伏地挺身、宽伏地挺身,而为什么女性在做伏地挺身比较困难等,在T-NATIONT-NATION上有一篇文章,山姆伯伯简译其“文献摘要”及“性别差异”的部份,供大家参考。

    文献摘要

    在进行伏地挺身时,主要用来稳定嵴柱的是腹肌。腹直肌是防止髋关节下沉的主要稳定肌群,而腹斜肌主要防止侧向位移及扭转。而腹横肌、多裂肌及竖嵴肌 对于嵴椎稳定度的贡献是最小的。而伏地挺身也徵召到手臂及胸部的肌肉,同时肱三头肌的最大自主收缩(MVC)为73~109%,而胸大肌的MVC为 95~105%。而背部也有参与,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的MVC为75%、中段斜方肌为27%及下斜方肌为36%。

    手掌的位置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窄伏地挺身的位置大幅增加肘关节的压力,但肱三头及胸肌的激化会更更。手掌内旋的位置也显示会在肘关节上产生更大潜在有害施力。

    取决于你的目标,你会想要做不同的伏地挺身来进行训练。在"球"进行上交替的伏地挺身将带给腹直肌及腹斜肌最大的挑战;而单臂伏地挺身对于阔背肌、前三角肌及竖嵴肌最困难的挑战;而拍手式的伏地挺身最考验着胸大肌、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

    Cogley 在2005年发现,窄伏地挺身,比起宽伏地挺身,对于肱三头及胸大肌来说会产生更高的EMG数值。而市场上流行的观点说,宽的伏地挺身会刺激更多的胸肌纤维,而这个研究结果显示并非如此。

    1992年的研究中发现,在进行伏地挺身时,在肘关节上的峰值轴向的力量(Peak Axial Forces)平均约为体重的45%。而窄的伏地挺身将增加至75%。这意味着,手掌彼此更为靠近的窄伏地挺身会增加肘关节的压力。2008年的研究显 示,悬吊式的伏地挺身比起普通的伏地挺身,对于核心肌群的刺激更多。

    2008年的研究发现,将脚抬高于手掌的位置时,比起将手放在抗力球上,对于于肩胛胸廓关节(Scapulothoracic Joint)稳定肌群的影响更大。这意味着,若你要给予肩胛稳定肌群更多的挑战时,比起“手掌置于抗力球 + 双脚至置地面”,“后脚抬高在凳子上+手掌置于地面”的伏地挺身给于的效果更好。

    但不要就这样掉弃不稳定平面的设备。2006年的研究发现,只要你能持续维持住嵴柱的角度,手部放在抗力球或BOSU球上进行伏地挺身,跟普通的徒手伏地挺身相比,效果会更好(但原文没有写,什么效果。)

    而2001年的研究,手掌处在内旋的位置或是前臂完全的内旋,这姿势下进行伏地挺身将带给肘关节有害的剪力。也就是说,保持肘关节理想的健康情况, 内掌内旋的姿势应该被避免。而2008年的研究发现,手掌放在抗力球上进行伏地挺身,跟一般的伏地挺身相比,明显地增加其肱三头肌及胸大肌的活化,但只限 于离心的阶段。

    2010年的研究发现,取决于手掌的位置,伏地挺身对于肱三头肌的MVC约为73~109%、胸大肌为95~105%、前锯肌约为67~87%、后三角肌为11~21%。研究员也发现,窄的伏地挺身对于增加肱三头肌的刺激是最有效果的,而Perfect Push Up器材并没有增强肌肉的徵召。

    註:关于 Perfect Push Up,山姆有查了一下产品的介绍:

    Original Perfect Pushup 依照人体的生物力学及结构,让你在进行伏地挺身时获得更好的结果。流畅旋转式的握把,将发力更集中于手臂、胸、肩膀及背部,同时减少在手腕及肘上的压力,并且稳定肩关节。

    ■ 性别差异:男性与女性

    有三种不同的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做伏地挺身时,女性比起男性更为挣札困难。

    首先,男女之间的肌力水平不同。当测量净体重(lean body mass)的百分比时,男女之间的差异显着大幅减少,尤其是下半身的部份。但上肢力量的部份,男性大于女性,因为上肢力量是伏地挺身的主要部份(需要撑起 约体重的66%),对于初学者来说并非简单的任务,尤其是初学的女性。

    第二,相比于男性,女性上肢肌肉质量较下肢肌肉质量,比例来的低。如果你想要了解这个感觉的话,你可以先把自己处在棒式的位置,请某人坐在你胸部之 上的位置,你可以感受一下这个情况。然后,再尝试一下,将重量放在骨盆之上。重量放在骨盆之上,比起在胸部之上,你的核心需要负担更多的力量来支撑你的重 量。基于这个原因,女性会发现,伏地挺身最大的挑战是在“核心”。

    第三,伏地挺身被年轻男性认为是力量的黄金标准。十几岁的男孩比起女孩,可能更试图练习做更多的伏地挺身。伏地挺身的“男子气概”气因提供了一个鼓励,让男性更努力在熟练伏地挺身。

    文章来源:山姆伯伯工作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