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位教练分享复合式训练(Complex Training):“后脚跆高蹲(RFESS) + 后脚蹲高蹲跳(RFESSJ)”,藉这个机会把P3训练机构及怪兽训练何老师所写的一起整理在此,让大家参考。

    P3 训练机构对于所谓“Post Activation Potentiation(简称PAP)”,在网站网站上有这样的说明:

    在 P3,改善运动表现的主要方法是透过"复合式训练(Complex Training)"的应用,使用 Post 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 的优点,高负荷的肌力动作,然后搭配动作力学相似的增强式/弹震式动作。

    P3 训练机构发现复合式训练在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其效果远优于只进行阻力训练或只进行增强式训练,而我们也将其它的力学机制加入到 P3 的训练中,PAP 成功的操作起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在 P3,我们发现,高负荷肌力动作所带出运动单元徵召的增加、神经系统的激发(Nervous System Excitability)、反射性的增强(Reflex Potentiation)确实导致后续爆发力动作一个最佳的条件(准备)。

    当在操作高负荷肌力动作或是最大收缩时,总是要在疲劳及PAP之间做取舍,这一点是要注意而且十分重要的。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后续爆发力动作的 津效果(Net Effect)。如果PAP的净效果覆盖了疲劳的净效果,运动员在进行爆发力动作会更为有力,不仅有助于发展急性运动表现的适应性,也能发展长期运动表现 的适应性。

    怪兽训练的脸书中,怪兽老师有提到,山姆把文章及留言一起整理在这里,避免脸书有什么变更,内容找不到:

    高强度训练(例如:5RM蹲举)结束的当下,肌肉同时产生了“疲劳”和“激化”两种效应,疲劳会导致肌肉表现暂时下降,激 化会让肌力表现暂时上升。两种效应都会随着时间而渐渐消散,但有趣的是,疲劳消散的速率似乎比激化消散的速率来得快,因此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激化的效果 会大于疲劳,让刚练完的肌肉比没练之前更有力,这个时候如果从事爆发性的动作(例如垂直跳),表现可能比原来还要好,因此,实务上出现了一种作法,就是将 动作型态相似的肌力训练与爆发力训练动作配对,以交替的方式训练,让每一组爆发式训练都在肌力训练的“净激发效果”为正值的时刻实施,这种训练,我们称之 为complex training–复合式训练~~~

    网友:这是(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的原理吗?

    怪兽:虽然目前仍属于推测阶段, 不过PAP的确是最可能的机制,以一次训练来说,高强度训练之后暂时性的增强,是PAP效应,至于长期来说,在以增进爆发力为目的的训练里,可以期望每个 训练里藉由多次PAP效应,让选手可以经历够多的高强度刺激,因为强度是品质的重要元素,高强度意味着较高的训练品质。

    网友:“净激发效果”为正值的时刻,要如何确定??

    怪兽:研究上发现通常这个时间点出现在3~5分钟左右。不过有些个别差异,所以可以自己去实验看看,简单的实验方法是在重训前和重训后的不同时间点测量爆发力,就可以看出哪个时间点最好,这需要很多次单独尝试,而不是一次重训前和后连续侧很多次,所以要花一点时间。

    网友:请问有什么方式是"将动作型态相似的肌力训练与爆发力训练动作配对,以交替的方式训练"???可以分享一下吗?~

    怪兽:例如:深蹲+垂直跳、硬举+立定跳、卧推+药球胸前抛…等等

    网友: 田径短距离选手,做完腿后肌力训练后,下来会加做短距离的冲刺跑,这个也算吗??

    怪兽:可以,不过肌力训练的部分通常尽量用大肌群多关节的自由重量动作,单练腿后肌可能有一点少。

    整理完毕,可以继续看下去“横向(侧向)爆发力的复合式训练”。

    文章来源:山姆伯伯工作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