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训练是身体素质训练中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改善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代谢水平和促进运动后的恢复,耐力训练的基本方式可归纳为连续式、间歇式和重复式三种类型。不同类型训练方式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训练对象和训练目的合理地选择训练方式。


  耐力可简单地定义为运动者抵抗疲劳的能力和快速恢复状态的能力,是衡量运动员身体素质或运动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根据运动生理学的观点,一个人的耐力取决于其身体器官或组织的能量释放和供氧能力。由于许多能量释放的过程均为身体组织成份的氧化过程,如自由脂肪酸的氧化,葡萄糖的氧化等等。因此身体循环系统的供氧能力对于获得供运动使用的能量起到重要作用。耐力训练的目的就是改善运动员的循环系统的能力,以及提高肌体的耗氧能力和物质转换能力。显然,耐力训练的方式不同,肌体的运动生理过程也不同,因而也就出现不同的效果。
  按照耐力训练的每个训练单元持续时间和运动负荷强度,可将训练方法分为连续式训练、间歇式训练和重复式训练三种类型。以下就这三种方式的运动量(运动时间和负荷强度)、作用和用途作一些讨论。由于各运动形式的负荷、方式是不同的,笔者在下文中以肌肉细胞和血液中的乳酸盐含量和心跳次数作为负荷强度指标。应说明的是,乳酸盐含量与负荷强度通常呈线性相关,因此可作为衡量负荷强度的可靠指标,但检测较为不方便;心跳次数的测试方法简单,可在训练过程中随时测试,但不同年龄、不同身体条件的运动员在同样的负荷强度下可有不同的心跳次数,因此它只有作为衡量负荷强度的参考指标。

      1.连续式训练法
  连续式训练法的特点是运动员负荷时间比较长,与运动强度有关的生理过程以相对平稳的方式进行,通过此种方式的训练一方面能提高身体器官的功能质量,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开发整个器官系统新的功能。连续式耐力训练的心理学作用是训练运动员对单调负
荷的耐受能力。
  连续式耐力训练还可进一步分为低强度连续式和高强度连续式二种类型。
    (1)低强度连续式耐力训练
  负荷强度:血液中乳酸盐浓度在1.5—2.15mmol之间,心跳频率变化较大,大约为125—160次/min。
  负荷连续时间:一般在30—120分钟, 具体训练时间视训练对象和训练目的而定,可适当延长。
  低强度连续式耐力训练对身体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促进代替和脂肪消耗,因此,此训练方式可用于以下目的:
  ——普通的健康锻炼(每次训练的持续时间不少于10分钟,最佳持续时间为30—45分钟);
  ——消耗脂肪(每次持续时间90分钟);
  ——加速身体的恢复(每次持续时间20—40分钟);
  ——巩固已达到的运动水平(每次持续时间45—60分钟)。
    (2)高强度连续式耐力训练
  负荷强度:血液的乳酸盐浓度达3—4mmol,心跳频率大约在140 —190次/min之间。
  负荷连续作用时间:30—75分钟,具体时间视训练对象和训练目的而定。
  高强度连续式耐力训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竞技运动员的心肺系统对高强度运动负荷的耐受机能,促进骨胳肌肌肉纤维化以及改善肌体的耗氧能力。显然,此种训练方式应当主要应用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2.间歇式训练法
  间歇式耐力训练的特点是一个训练单元内安排数次“奖励”性,但不是彻底的休息(训练者的身体状态恢复到训练开始前的状态)。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受训练者的心脏机能,因此在有运动负荷阶段心脏受到的刺激为心肌生长刺激,而在休息阶段心脏受到的刺激为心内室扩张刺激,使心脏在较短的时间内反复受到这二种刺激,从而导致心脏增大。近年的研究结果还表明,除了能促进心脏生长,提高心脏的运动机能外,间歇式耐力训练还有助于机体中无益物质的转化。
  间歇式耐力训练的负荷强度,负荷一次性连续作用时间和无负荷间歇(即“奖励”性休息)时间可视受训对象和训练目的而灵活地制定,如采用低强度长间歇、高强度长间歇、高强度短间歇等方式,但应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负荷强度不能定的太低,一般情况下,在有运动负荷阶段、血液的乳酸盐深度不应小于3—5mmol,另一方面,间歇时间也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3分钟,每个训练单元时间大约为45—60分钟。设6—9次有荷运动,若采用高强度、短间歇方式,每单元时间可根据负荷强度和负荷作用时间作适当的缩短。


      3.重复式训练法
  重复式耐力训练的特点是让受训者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运动后立刻“彻底”地休息一次(即身体状态,如心律、血液的乳酸盐浓度等,几乎恢复到起始状态)。这种方式的训练目的是使受训者的肌体在一个训练单元内数次经历完整的运动生理作用过程,使其肌体的运动能力水平逐步提高。

作者:轻盈的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