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man World Champion Anything is Possible铁人三项比赛赛事logo

    在先前柏青哥的专栏文章中,有一篇:“如何预测226长距离超铁可能完赛时间”,让我非常感兴趣。该文引用了日本杂志文章中的一份研究结果,并提出了一个简要的迴归方程式(单位:分钟):

    男性:226km完赛时间 = 152.1 + 1.332 x (马拉松PB) + 1.964 x (标铁PB)
    女性:226km完赛时间 = 186.3 + 1.318 x (马拉松PB) + 1.595 x (标铁PB)

    恰巧,<220 Triathlon>杂志近期也提出了一篇类似文章,此文引用了一份针对83位男性选手在2009年参加IRONMAN 瑞士的选手进行调查,包括参赛者在赛前的资料蒐集,蒐集的资料内容相当齐备,举凡这些选手在赛季期间的训练时间、训练距离、平均速度、标准距离铁人三项赛以及马拉松的个人最佳成绩,当然还有这些选手们的个人身体状况,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等。

    根据这些资料,再与选手们赛后的完赛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个人的“马拉松最佳成绩”、“标准距离铁人赛的最佳成绩”,以及“练习时的平均跑步速度”这三个变数,与226km的完赛时间相关程度最大,此三个变数足可解释64%的变异量 (即统计上的R Square, 判定係数),尤其以马拉松及标铁成绩最为重要,反而个人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没有想像中来得高 (当然也可能自我选择掉了,毕竟敢报名参加长距离铁人赛的人,除非是打赌打输了,不然身材条件都已经比一般人优异许多了)。

    故此文章提出一个IRONMAN法则:“IRONMAN = OD + MARATHON”。意即想在IRONMAN 226公里这距离取得良好成绩,那么标准距离铁人三项 (Olympic Distance triathlon)以及马拉松成了成绩好坏的关键。此研究结果跟柏青哥所引述的公式恰巧前后呼应,这是个很有趣的巧合。

    但话说回来,标铁跟马拉松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模式,无论在训练强度、训练时间、比赛策略及身体运用的能量引擎上都有蛮大的差异性,若只以为把标铁跟马拉松练好来,就能把226km超铁比好还是太简单了些。

    再者,这些公式存在几个值得讨论的部分:

    1. 赛道的限制:不同比赛场地难易度会大幅影响完赛时间。即使在同一场地,但第一年可能是风和日丽好天气,隔年却可能是下着倾盆大雨。不同的场地条件必然影响着完赛成绩与难易。

    2. 参赛选手的能力:澳洲或欧美的平均完赛成绩普遍高于亚州选手。在Runtri网站 做的资料分析中,IRONMAN Austria平均完赛时间只需11时39分,IRONMAN St. George的平均完赛时间则为13时42分。差了近2小时,除了赛道难易度外,选手的素质与水准必然也有不小差异。

    3. 单车的影响:在226km距离的比赛中,单车时间占了整场比赛至少50-60%左右的时间,但在上述公式中却意外地无法反应出来,参与过标铁及226km距离超铁的人应该都知道,40km的单车距离即使不太练也不至于有太大落差,但180km的单车距离,要是未练到一定水准,不要说速度了,连坐恐怕都坐不住,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什么叫“坐立难安”。

    4. 113km的时间预测准确度:个人认为,若要预测226km可能完赛时间,以113km半程超铁来作预测变数或许较为合理,其主因在于两者的比赛状态,相较标铁或全马的来说,相似性较高。但可惜在上述两个研究中都没看到是否有放此变数。

    总之,预测只是个统计结果,不全然等同于必然结果,毕竟距离愈长的比赛,需考虑的变因愈大,在长时间的运动状态中,个人的身心理状态、外在的气候与赛道状况、甚至装备与机械能否正常运作不故障,有时还真不是自己能通盘掌握的。

    但是透过完整的训练、累积铁人赛与马拉松赛等比赛经验,并从中学习与意外状况共处,降低外在因素的影响,相信都是对于完成一场长距离铁人赛有相当大的帮助。

    跑步者说//www.nduoke.com/running-quote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