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介绍 NSCA ( 美国国家肌力与体能协会 ) 对于 CSCS (Certified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Specialist 肌力与体能训练专家 ) 的考试用书 ( 教科书 ),





    2008年的第三版





    台湾的翻译版本(艺轩图书2004)
    由林正常教授总校阅 国内专精于运动训练的学者们合力翻译而成 ,
    其内容包含了所有体能教练该俱备的知识 , 真的很感谢学者专家们的用心 ,
    让我们这些后辈们不用努力的摸索,
    就能够读到这么好的书 ( 而且是中文 ) 真的是我们的福气 !
    以下的介绍皆以第二版为参考 ( 第三版英文虽在内容上稍作变动 , 但基础架构相去不远 ) ,
    主要分成五个篇幅 , 每个小章节将在下面内容家以描述解释,
    第一篇:运动科学的观念和应用(包含第一章到第十三章)
    第一篇当中含括了运动科学的大概念,有生理,力学,以及心理三大运动科学范畴,
    尤其着重于运动训练的生理适应(神经肌肉, 骨骼, 内分泌), 虽然是基础观念,
    却引用了非常大量的科学文献, 并为后面几个篇幅打下了基础.
    第二篇:测验与评量(第十四, 十五章)
    开始开立训练课表前, 必须先了解运动员目前的体能状况,
    第二篇提供所有检测执行的流程, 并且对于不同体能特质的测验方式
    (爆发力, 速度, 敏捷性, 无氧耐力等)提供详细的解释.
    第三篇:运动技术(第十六,十七章)
    教练必须要有良好的示范能力, 而运动技术的呈现是证明的最好方式,
    除了各种肌群伸展方式和生理知识(静态, PNF),
    还包含各种阻力训练技巧(爆发力, 以及各肌群的机械和自由重量动作).
    第四篇:训练计画的设计(第十八到二十三章)
    这个部分是非常应用的章节, 但却建立在前三篇的知识基础上,
    也是体能教练最主要的执行内容;
    第一部分: 无氧运动处方,包括: 阻力训练, 增强式训练, 速度, 敏捷性和速耐力训练;
    第二部分:有氧运动处方;
    第三部分: 应用运动处方原则: 包含周期性训练, 复健与重建两个单元
    第五篇:肌力与体能训练场所的组织及管理(二十四到二十六章)
    简单来说这个篇章是介绍体能教练的行政职掌, 包含预算编制, 器材摆设等等,
    虽然目前对于台湾的状况不太适用, 却是体能教练在营运整个体能训练部门的重要参考,
    以下将针对每一个章节做概略的介绍.
    第一章介绍 肌肉生理 , 这是最重要的基础运动生理学知识 , 包括肌肉的巨观与微观结构 ,
    肌丝滑动理论 , 产生肌力的各种因素 , 只要是属于运动科学的课种领域 ,
    肌肉生理绝对是必读的内容 .

    第二章开始介绍 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 , 神经冲动的产生 , 肌肉招募型式 , 肌纤维特性 ,
    本体感受器等 ( 比较肌梭和高尔肌腱器的差别 ), 最后比较神经肌肉系统对于阻力训练和
    有氧耐 力训练的适应 .

    第三章探讨阻力运动的生物力学, 内容除了基本的肌肉, 骨骼介绍,
    免不了三大槓桿系统的介 绍以及不同的议题 : 例如肌肉型态和羽状结构对于
    力量的影响 , 举重的相关议题 ( 腹内压 , 护膝等 ), 我认为最实用的部分 ,
    在于解剖动作的训练处方 ,
    例如: 肩部水平内收, 训练动作为chest fly, 符合网球正手拍的专项动作,
    提供教练们在选择专项阻力训练动作时的参考依据.

    第四章谈到 骨骼,肌肉等结缔组织对于身体活动的适应 , 除了骨骼的生理适应 ,
    另外也提供增加骨骼密度的运动处方参考 .
    第五章主题是运动与训练的生物能量学,人体是一部设计精良的机器,
    提供人体能量的三大代谢系统, 各负责不同的功能,
    体能教练如何设计出"专项"体能训练 课表, 关係着对于"能量代谢"系统的概念,
    如果一项运动是属于短时间高强度 , 长时间低强度的训练可能在
    某个层面就不太适合 ( 并非完全 ), 其中训练的代谢特殊性中 ,
    更明确解释 运动休息比对于专项代谢能力之间的关係 .

    第六章 神经内分泌对阻力运动的反应 , 这部分是由 NSCA 的传奇人物
    Dr. William Kraemer 撰写 , Kraemer 教授目前任教于康乃狄克大学
    ( 全美运动科学排名第一 ), 过去是体能教练背景出身 ,
    为了更了解训练的生理而继续念博士班 , 担任 NSCA 会长期间 ,
    建立了完整制度 , 让学术界了解研究的本质应该出自于实务上问题的
    解决 , 是一位兼具理论与实务的大师级人物 , 这章内容着重于各种阻力训练后神经肌肉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 为什么肌肉会肥大 ? 为什么过多的训练后肌肉会分解 ?
    都能在这个章节找到答案 , 是各种运动专业 ( 教练 , AT PT ) 都必须要知道的知识 .

    第七章是 心血管和呼吸的解剖生理 , 这章内容除了回顾基础的心血管系统解剖生理外 ,
    更重要的是经由训练之后对于阻力训练和有氧训练的适应结果 (adaptation).
    第八章内容 , 是我个人认为身为一位体能教练 " 最基础,却也是最重要的的知识 "
    章节也是由 Dr. Kraemer 撰写 , 主要内容在于有氧与无氧系统间的短期和长期训练
    适应 , " 甚么叫无氧训练?","无氧训练的型式有哪些?""
    当无氧和有氧训练同时存在会有哪些冲突?"
    这些都含括在本章内容当中 ( 还有其他议题如 , 肌纤维型态转换 ,
    过度训练和停止训练等等 ).

    " 到底青少年适不适合做重量训练?""是不是太早开始做重量训练会长不高 ?"
    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可以在第九章的内容中得到解答 ,
    除此之外 " 女性运动员 "," 老年人 " 执行体能训练时 , 该注意哪些生理上的适应 ,
    本章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 .

    第十章谈到运动训练的心理议题, 当过教练的人都明白,
    心理的影响层面很多时后决定了 运动表现的成败 , 虽然 " 运动心理学 " 不是
    本书主要焦点 , 但内容中仍然提出一些实用的理论
    及心理技巧, 提供教练们在设定运动员目标及训练动机上的参考.
    第十一到十三章是一系列相关的章节 , 并且与运动员 " " 的相关议题 ,
    这几年的观察 , 台湾的教练选手对于 " 训练 " 本身的认知着重在 " 训练课程本身 "
    但是对于 " 营养 " 以及 " 恢复 " 等相关的知识相对涉略较少 ,
    但事实上 , 营养及恢复的方法已经 成为国际高级运动员相互竞争的焦点 ,
    这几章内容除了对于运动增能剂的介绍 ( 使用方式 , : 肌酸增补原则 ),
    还提到了健康相关概念 , 如体重分级选手容易患有 " 病态 " 的饮食疾病 ,
    虽然教练的角色不是营养师,但却是天天接触选手的人 ,
    因此在于基本观念的教育角色上显得更加重要 ,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 " 运动伤害防护 " 的概念上 ,
    因此好的教练除了 要有 好的教练法 (Coach Methodology),
    更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 , 因为教练的工作 ,
    就是 " 实务训练场上的科学家 " 不是吗 ?
    医生必须经过诊断才能知道要开什么处方 , 相同的道理 ,
    体能训练专家们也必须要经过检测 才能够了解运动员目前的体能状况 ,
    并且设计出 "适当"(没有最好或最坏,只有适不适合) 的训练课表 ,
    因此在十四和十五章的内容当中就是针对 " 体能检测 " 的执行 , 记录 ,
    以及每一项检测所代表的生理意义 , 分别做了详细的描述 , 这个 " 检测 " 的过程 ,
    不单单是课程的设计 , 更是体能专家们 ( 或运动教练 ) 突显自己专业的重要依据 ,
    想想若没有这些体能素质的依据 , 体能教练存在的意义为何 ?
    又或者体能教练如何向教练证明自己的训练是 "有效"还是"感觉有效 " ?
    我想 NSCA 之所以会把这个部分独立成一个篇幅 , 一定是有它的道理存在 ,
    且这个部分在考试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
    若是 希望通过 CSCS 考试的学员们 一定要特别用心研读,
    ( 连常模都会出现 , 如美式足球四分卫 bench press 250 磅是属于哪种等级 ?

    第十六 , 十七两章进入到 " 运动技术 " 的单元 , 是非常实用的两个章节 ,
    在十六章介绍热身与伸展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 伸展是热身吗 ? 运动员在赛前赛后需要 甚么样的伸展 ?) ,
    PNF 执行技巧以及各肌肉群的伸展动作 , 建议还是要回到 " 解剖学 " 的知识
    ( 髂腰肌从哪里连接到哪里 ) 否则强记动作还是很容易忘的 !!
    阻力训练的训练效果对于运动表现的帮助已经不是秘密 , 但训练的成效却必须靠
    " 动作的执行 " 来达成 , 这也是 CSCS 考试中的重点 , " 示范能力 " 是体能专家
    最直接表现专业的机会 , 对于体适能教练来说 , 需要特别去练习的部分为 Olympic lifts,
    因为这些动作对 "Power" 是非常重要的 , "Power" 又是运动选手胜负的关键 ,
    但这部份的阻力训练动作技巧 , 却是台湾体适能教练最缺乏的
    ( 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我以前就 是体适能教练 ),
    虽然体能训练专家不一定要利用这些举重动作训练选手的爆发力,
    但是不会这些动作就称为体能训练专家似乎也说不太过去
    (就像一位AT说他不会贴扎,这不是挺怪的吗?)
    我想 NSCA 会这么样的重视这个部分 , 绝对有它的道理存在 (CSCS 术科考试考了很多 ).

    从第十八章到到二十三章的内容 , 被归类到 " 训练计划设计 " 的篇幅 ,
    也是我个人认为 " 最精彩 " 的几个章节 , 因为从这几章的内容中 ,
    可以很明确的感受到 NSCA 成立的宗旨 "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建立一道桥梁,打破科学和实务上的鸿沟)
    在第十八章阻力训练的内容中 , 一步一步的教导体能专家们如何撰写阻力运动训练处方 ,
    包含了各种 Acute Program Variables, 往往我们知道阻力训练的生理适应 ,
    但实际编排课程却困扰着许多人 , 该做几组 ? 做几下 ? 训练量多少 ? 休息时间
    ( 阻间 运动训练间 )? 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完整的解答 !!
    第十九章 增强式训练 , 多么令运动员又爱又恨的训练 , 爱的是 :
    可以得到爆发力的训练适应 , 恨的是 : 每次练完不是腰痠背痛 ,
    就是增加伤害的风险 , 因此 NSCA 在这个章节中特别提出
    训练时重要 " 注意事项 " 譬如 : 如何安全落地 , 执行这样的训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等 ,
    虽然这类的科学研究成果仍然不多 ,
    但只要依照训练的基本原则 " 渐进性 " " 专项性 " " 个别化 " ,
    并且注意每个动作细节 , 就无需太担心研究尚未解释的部分
    ( 因为对实务而言目前知识体系已经足够 )
    第二十章速度,敏捷性和速耐力, 为各种特质下了明确的定义
    (速度和敏捷性是相关 却完全不同的体能特质 ,
    并且对于 " " 这项人类与生俱来的特质加以解释分析 ,
    让体能专家们更能理解"好的跑姿"对于速度敏捷性的重要性.

    二十一章有氧耐力训练,关于有氧耐力训练的相关书籍很多,
    我个人认为NSCA在这个部分 并未特别着墨 ,
    只是提供简单的生理回顾和训练课程设计的原则 ,
    原因在于除了 " 耐力 " 运动 项目外 ,
    大部分的运动项目都是属于 " 肌力-爆发力" 的运动类型 ,
    在了解基本设计原则后 , 对耐力训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参考其他书籍 .
    第二十二章 周期化训练 , 是所有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 " 概念 " 之所以称 概念 ,
    是因为周期化是看不见的东西 , 他是教练心中那份地图 , 透过对于各种生理适应的知识 ,
    操弄不同时期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 各种训练 , 不是只有阻力训练 ),
    让选手在重要比赛时到达 " 体能的巅峰 .
    第二十三章 复健与重建 , 除了受伤到组织癒合的基本生理变化外 ,
    我个人认为 " 最重要 " 的知识传递 , 在于 " 运动医学团队(Sport Medicine Team) "
    的介绍 : 什么是队医 (team physician), AT(athletic training ),
    PT(Physical therapist), SC coach(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coach)
    这些专业需要哪些养成背景 , 并且透过哪些专业机构和协会认证 ,
    : 队医当然要有 MD 医师执照 , AT 需通过美国运动伤害防护师协会 (NATA) 认证
    ( 并且是 AT 科系毕业 ), PT 当中还有经过美国物理治疗师协会 ( 专门认证部门 )
    的运动物理治疗师 (Sport certified specialist)
    体能教练当然是通过 NSCA CSCS 检定合格 ,
    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各种角色在运动医学团队中所扮演的角色 .
    二十四到二十六章中 , 介绍了一位 " 体能教练 " 的所有行政职责 , 如同上一段提到 ,
    当成为一位专职的 " 体能教练 " 之后 , 就会有属于这个领域的行政工作 , 从预算的编列 ,
    器材的採买及规划 , 到设备的维护等等都属于体能教练得行政工作范围 ,
    在庞大的运动部门 (NCAA) 中有编列不同等级的体能教练
    ( 总教练 , 助理教练 , 研究生助理等 )
    因此这些章节中提出不同等级的体能教练该做哪些事情 ,
    越往上层的教练越像 " 管理者 " 的角色.

    大致上,已经把NSCA教科书的内容, 做个简略的回顾, 同好们在阅读之后应该
    可以感受到"专业",的确是建立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上,
    当教练们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
    就很容易陷入迷思当中 ,这些知识便是提供体能专家们判断资讯的依据
    (各种网路资讯或书籍), 非随波逐流, 当初NSCA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
    建立了CSCS(certified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specialist)证照,
    目的在于建立"体能训练专家的公信力"我很幸运在2008年的考试中通过标准,
    成为CSCS, 我想这也是我能够获得国外博士班录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具公信力的证照背书, 口说无凭 ).
    来源:Performance Mark 作者:江杰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