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激励出人的极限!何立安老师说:运动竞赛就如人生缩影,在竞技中看到的自己,就是人生中的自己,人生不能重来,但是竞技可以,甚至可以无限重复自我探索的过程,经历一次放弃,就要让自己经历放弃后的悔恨,经历一次胆怯,就要让自己经历胆怯后的羞愧,诚实的竞技者,会让自己赤裸裸地面对悔恨、羞愧、失望、挫折,然后,重新再来一次!

    坦白说,专访何立安老师之前,先浏览了老师的Face Book,看到相簿里一张张露出“狰狞面孔”与“壮硕体格”的照片,再想到老师的中国文化大学体育系暨运动教练研究所助理教授抬头,以及所拥有的美国春田学院运动心理学博士、春田学院肌力与体能训练硕士、中国文化大学运动教练研究所硕士、台大政治系等高学历,心里有一点点的小恐惧开始苗生。

    採访当天,依约在文化大学等候,一看见老师“巨大”的身躯却以如小兔般跳跃的步伐蹦向我时,心中担忧马上化为无形,因为,可以感觉到在老师专业的学养背景下,必定藏着童顽之心,那么,就可以暂时抛开庞大的头衔压力,畅所欲问了…。

    在老师办公室内,窗外惊人的豪雨声和浓雾教人心颤,但窗前的何老师,一派安然地分享着他的人生历练与专业养成,专精运动心理学、跆拳道、柔术、搏击的老师,除了有让人敬佩的学成素养与拳脚技法之外,他讲述的每一段人生体悟也都有着深沉的生命省思,而老师镇定如山之姿,恰与窗外狂雨形成对比,原本澄澈剔透的气氛逐渐凝聚成一股震撼,冲击着聆听者的心灵。

    身为体育系暨运动教练研究所助理教授、也是怪兽训练创办人的何老师,谈起运动技击,语重心长地表示:“其实,我想要的不只是台湾出现一些好运动员,我想要的是台湾成为强壮的民族,竞技运动的过程,不是制造出一个又一个伤痕累累的演艺运动员,而是透过运动、肉体挣扎的过程,来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语道破运动竞赛对于人生的意义,接着解释:“我想要斗胆做一件事,想要重新定义竞技运动这件事,特别是在台湾,堆叠在纯粹竞技运动上的东西太多,每当有人想要参加竞技运动时,身边的劝退之声就会此起彼落,这些有口无心的劝退言论,充分表现着大环境对竞技运动的看法,或者说是误解,为什么我们要让『人为定义』的奖牌奖金来主导竞技的价值?为什么我们要让慵懒颓废的风气污染我们想要变强的心智?”

    这些话虽简短精练,却已诚实纪录了老师挑战极限的生命历程。想像中,要成为像老师这样有成就的人,成长与升学过程该是充满鞭策与压力才是,但实则不然。老师直率的说:“我家算是书香世家,家里有读不完的古典白话文书籍,父母亲虽然分别是高中与国中老师,却不会以高压管教的方式教孩子,他们以开放的态度鼓励我们『胡思乱想』并多方探索,养成我的坚定信念–有了梦想,就大胆去试!”

    在这样自由的成长空间里,老师坦言自己小时候是个不受拘束、静不下来的孩子,但爱动性格下的老师却是斯文的,斯文到父母亲反而担心他会受到同侪欺负,希望他如果遇到霸凌时,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甚至可以反击。而有趣的是,幼年时的老师却稚气地回答爸妈说:“我长得比别人高耶,打伤人怎么办?”这样童稚又爱好和气的对话,让人窥见在老师强壮的外表下,其实是一颗柔软平和的心。

    于是,一方面是希望可以消耗老师爱动的精力,一方面希望让老师能更强壮些,老师9岁时,爸妈鼓励他去学本来就有兴趣的跆拳道,同时,不同于其他在升学主义下成长的台湾诸多孩子们,虽然随着年级增加而功课加重,但老师爱技击、爱武术的兴趣并没有被压抑,他会利用清晨5点或是深夜12点自我练习,除了在所谓的“联考年”会稍微收敛一下,其余时间,爸妈皆以“放任”的态度支持他顺性发展,让老师在没有过多的课业成绩压力下,打出一片天。

    老师高中学的是自由搏击和武术散打,但当时老师并没有设定将来一定要往运动界发展,因虽然成绩出色,却不是教练眼中典型重点栽培的选手。但奇妙的是,在没有受到特别眷顾与培训的学习下,也虽然老师始终不觉得自己是一位技术很好的选手,但他还是参加多次的全国性锦标赛并多次夺冠,也曾担任世界锦标赛搏击项目国手,赢得2004国术世界锦标赛擂台赛冠军,剽悍的拳风与右摆拳必杀技,让对手闻之丧胆。

    而令人敬佩的是,老师虽然花了很多精力在国术方面,却没有荒废课业,一路读的都是第一志愿,包括台中一中与台湾大学,可谓文武双全。老师说:“我们这个小家庭没有出现过运动员,但爸妈以开阔的心胸鼓励我,甚至于,在比赛中看我被打得鼻青脸肿、鼻血流了满脸,仍没有阻止我继续往武术竞赛发展;在我大学参赛受伤送医时,他们还依然只是轻描淡写表示,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要自己承受结果。”老师至今仍觉得爸妈的态度很神奇,但也由于这种开放宽容的教育方法,让他可以用乐观且一无反顾的态度来追求梦想,从无知懵懂的“武痴”蜕变成运动技击专家。

    “心中对武术的迷恋一被开启,就如脱缰野马再也捉不回,一头栽入跆拳道,进而衍生到不同的技击领域,至今已20多年。”因为对武术的热爱与坚持,老师展现了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力,他曾经为了参加已更改规则的全运会,在当时靠着超额的运动量与严格的饮食控制,硬是在一年之内减重28公斤,让体重符合参赛资格,这样的志气让人心生敬佩,也让人见识到何老师骨子里不服输的硬汉性格。

    另外让老师难忘的是大学时期的技击生涯。老师加入跆拳校队之后,以强大的体能与精湛的拳脚功夫当上队长,带领一群队员以叱咤风云之势厮杀于各个竞赛场合。忆起这一段年轻时光,老师笑着说:“我是出名的严格队长,对队员的体能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彻底执行严格操练。”也因为大家在体能上突飞猛进,校队曾拿下86学年度男子组团体亚军和87学年度男子、女子组团体亚军,光芒毕露,也改变了身边很多人认为台大学生只会读书的刻板印象。

    另一个戏剧性的发展是,老师身为台大政治系的高材生,毕业后竟然“弃政从武”,他没有继续钻研政治学,退伍后反而选择报考文化大学运动教练研究所。彷彿是天注定似的,老师就是要走上运动技击这条路,虽然在准备硕士班考试时读错教材,但老师还是以第一高分的榜首录取,毕业后又回头来带领台大校队,角色演变成了“何教练”。老师说:“我将国外最先进的重量训练引进队上,虽然不再像以前队长时期的狂操队员,但却更要求训练品质和专项特殊性,像是Power clean、蹲举、挺举、抓举,这些以往只会在奥林匹克式举重才看到的名词,都是当时校队的例行菜单。”这样科学化的训练结果,让队员都能保持精壮的体魄与体能,也让台大跆拳道代表队以强大的破坏力与拼斗力震惊体坛。

    老师在台大当了两年教练,于2006年飞到美国春田学院,先是攻读肌力与体能训练硕士,继而深造运动科学研究所运动心理学博士,并取得美国国家肌力与体能协会专业证照CSCS,博士阶段致力于研究自我效能和运动情绪在高强度肌力训练当中的变化,学成归国后,也将这套理论应用在实务方面,并使用催眠技巧和谘商技术,来帮助运动员有更佳的表现。而在美国的5年多,老师还是不间断精进自己的武术造诣,不仅重拾并深研巴西柔术,还加入美东柔术专业团体,于北美协会锦标赛以及国际公开赛多次得名。

    问到老师攻读硕博士期间的趣事,老师笑着说,虽研究的是体育运动领域,但拿的却是数学系的全额奖学金,还负责教授教育心理统计学与提供统计谘询服务。尤其讽刺的是,老师在台湾高中三年的数学是一路不及格的,这样的数理背景还能开统计课?老师大笑:“这要感谢美国人开明的教育观念,他们认为敢争取的人就有机会,而且只要证明有潜力,他们就愿意栽培,我极力争取并通过测验,因而获得了机会,并且在获得奖学金之后也获得更多专业进修,培养更好的能力,这证明了勇于争取、不轻易妥协的人,就能赢得先机。”

    因为经验过不同国度的教育方式,让老师深有感触:“我对于台湾目前的教育环境与体系是存疑的,对我这种反骨又内在不安份的人来说,教育已流于形式,升学压力的大框架箝制住潜能发展,只知道夺名次、拿奖金的运动员也不知竞赛的真义,大家的竞争力已在无形中被扼杀了。”老师接着表示,透过肉体和精神的挣扎过程,可以体现出人性的坚强和伟大,挣扎才是运动竞技的本质,但很可惜的,夺奖牌奖金被误导为竞技的主要价值,原来的竞技规则已屈服在商业目的之下,竞技运动扭曲交缠着国家意识、商业利益、民族自卑感与教育大焦虑,大多数运动选手沦为商业牺牲品,慵懒颓废的风气污染想要变强的心智,很多人已深陷在政府对体育政策的共错结构里了…。

    而遗憾的是,被这种环境框住的老师亦无力反抗,就如同他在FB里的怪脸照片一样,只能在像是框架的相片中吶喊,那是想要挣脱束缚的内心自白。老师接着下了一个结语:“美国的学习经验,让我更确定,将来一定要以更开阔的态度来教养儿女,让他们能勇敢追梦!”

    听着老师沉重的话语,再看着老师办公室橱柜上的一座座奖盃,想像老师年轻时在擂台上嘶喊较量的勇劲,那些确实为老师累积了扎实功夫,也让他拥有跆拳道黑带5段、巴西柔术棕带的实力。但老师教人印象深刻的不是身经百战的拳脚台风,而是那百折不饶的超凡斗志,从老师身上流露出的是勇者斗士的精神,因为,一位勇者不是只有精进专业项目而已,他还要将之做到最好,内心的坚韧度也超越常人,虽背负外人不解或排挤的眼光,但老师用心想打破教育窠臼,坚勇前行的背后,是一个无法量化的天与地。

    因为想要突破现有的教育束缚,让热爱运动的人能激发出更强大的能量,老师创办了怪兽训练,为需要的人提供肌力及体能训练,并传递更贴近竞技的真义–竞技就是人生,希望大伙能在各项人生挑战中拿出自信。因为,“竞技终极目标是面对自己的真面目,在惊涛骇浪里能坚持越久,见到的真面目越是坚毅,越是伟大,在这条路上越早分心、越早放弃、越多藉口、越多抱怨的人,看到的自我就越渺小、越脆弱。”

    习武之人最可贵的是不对生命低头、不认输,不交出生命的掌控权。我想起老师在怪兽训练网页上的一段话:“竞技运动,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双重人生,而这双重人生的目的,在于认识自我,探索生命的意义,竞技无庸置疑是人生的缩影,在这个人生的微观世界里,有努力的过程,有拼斗的过程,有狂悲狂喜的过程,有面对随机命运的过程,人,必须昂首阔步地走进训练场,走进竞技场,接受强敌的压迫、受伤的恐惧、耐力的考验和心智的挑战。”失败后归零,然后勇敢面对新的世界再出发,如果愿意坚持到最后一秒,相信梦想的花朵一定会开得灿烂!

    文/AniChang

    更多跑步鞋见://www.nduoke.com/running-shoe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