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之后,有心的人会发现,深圳人的生活发生了惊天逆转,参加体育锻炼的骤然增多,各类体育场馆(所)爆棚,显得捉襟见肘。大型 综合体育场馆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深圳如何“破冰”?深圳将如何在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三方面高瞻远瞩,使其协调发展,让市民欣赏到更高 端、精彩的体育赛事,能更便利地参与体育运动?这是一个个话题,也是一个个考验。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韩星元,在接受晶报开局采访组采访时表示,已经准 备好迎接挑战。

      对话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韩星元

      走进韩星元的办公室,这里干净整洁、一切井井有条,书柜里放满了书,里面有他刚读完的《乔布斯传》、《幸福的方法》等。他爱看书,注重知识更新,运动员出身的他,工作后坚持在职读完了大专、本科和研究生,为做好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1962年,韩星元出生在海南海口市,他对记者开玩笑说自己是半个广东人,因为1988年以前,海南是广东省的一个行政区,后来才成立海南省。在韩星元的履历表上,有一项非常傲人的成绩深圳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市档案馆因此收录了他的资料和照片。

      说到这个经历,韩星元十分感慨命运的安排,那是在海口一中读初中的时候,成绩很好的韩星元被老师相中,要他去参加航模兴趣小组,老师认为他悟性 高、手巧、做事情十分专注,一定能学好航模。韩星元果然有这方面的天赋,1980年高中毕业后,他被选入广东省专业队,1990年以特殊人才身份引进到深 圳,成为深圳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退役后,韩星元留在深圳体工大队当起了教练,后来转为行政管理人员,先后担任市体工大队训练科长、副大队长、大 队长,直到今天的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从业余运动员到职业运动员,再到教练员、行政干部,韩星元对体育有一份深厚的感情,十分希望任内给深圳市民留下 宝贵的体育财富,他认为,这也将是他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韩星元为人低调、谦和,工作十分认真、务实,时间观念特别强。记者和韩星元第一次约访时间是5月17日下午3点,由于临时有重要工作安排,他提 前一天给记者打电话说明改期原因,并连声道歉,没有丝毫架子。正式采访之前,韩星元特意用了一整晚时间做准备,整理了足足几页纸的采访提纲,可见其之认 真;采访一开始,韩星元就说明是受陈威局长委托接受采访,可见其之谦和;采访时,他也不说空话、套话,面对问题丝毫不回避,可见其之务实。

      身为体育行政干部,生活中的韩星元以身作则,十分注重体育锻炼,平时喜欢健步走、打打网球、游游泳,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全民健身积极分子。”

      【关键词】

      场馆利用

      建简易体育场地 构建“十分钟体育圈”

      晶报:晶报报道《莲花山下足球场违规经营8年》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很多市民情绪纠结,因为被拆后,方便市民踢球、交通便利的足球场少了一个。这是否说明我们的便民体育场馆资源存在不足?

      韩星元:这个报道出来之后,我一直在关注,也看到了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足球场存在那么久,说明市场需求很大、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显而易见,这也是深圳体育的一个特色草根体育十分蓬勃。

      我们身边的便民体育场馆资源的确存在不足,一面是土地紧张、寸土寸金,一面是市民强烈的运动需求。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今年我们重点 工作之一,就是为市民免费提供这种简易的、方便的体育场地设施。我们的计划是和规划国土委共同在福田区先试点,将闲置政府用地改造成简易的体育场地、设 施,根据土地实际情况,可以改造成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

      我们对市民身边的体育设施投入并不少,但过去我们只注重建,轻视了管理,如今既要建又要管,我们的设想是委托区、街道一级进行管理,对市民免费开放。

      晶报:政府闲置用地不会永远闲置,一旦宣布要收回去,市民岂不是又会很失望?

      韩星元:所以我们要提前做好宣传和公示工作,做到善始善终,不能好事最后变坏事,我们会事先告知市民,这种免费的体育场馆是有期限的,政府收回土地之前,更要做好公示工作,向市民作出解释,令大家满意。

      晶报:现有的体育场馆,尤其是大运场馆建成后,能不能做到更大范围的免费开放呢?我们知道,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日”,深圳已实现部分体育场馆免费对市民开放,受到市民好评,但市民也反映,免费时间太短,时段不合理,今后是否有打算将免费范围扩大、时间加长?

      韩星元:大运会之后,深圳已经拥有两个大型体育中心,分别是位于笋岗的深圳体育中心和位于龙岗的大运体育中心,这些大型场馆归国资委管理,已经 实行市场化运作。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期间免费开放三天,这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的,也就是说,对市民免费,但这笔钱还是要掏,是政府掏的。

      这个免费开放,起的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吸引市民参与全民健身,要想做到全年免费开放,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大型场馆设 施先进、管理成本很高,只能寄望场馆管理公司通过市场运作,提高场馆利用率,从而降低市民使用的成本。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通过建设身边的、简易的便民体育 场地,构建“十分钟体育圈”,真正实现“健身就在家门口”,来服务市民、满足基本需求。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希望深圳出“耐克” ,引有实力俱乐部进驻

      晶报:市文体旅游局今年新成立了体育产业处,成立这个处室的初衷是什么?未来将有哪些大动作,来促进深圳体育发展?

      韩星元:这个处室有三大职能:一是对深圳市体育产业发展进行宏观管理,利用政策导向培育和支持体育健身和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以 及体育场馆运营等。二是组织协调和服务指导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各级体育竞赛表演,特别是影响大、规格高的单项国内外体育赛事的协调指导,以此满足市民日益 增长的体育观赏和参与其中的需求。三是会同统计部门做好体育统计和有关服务指导工作。

      体育健身和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以及体育场馆运营这三大方面,就是深圳体育产业的三个重要内容,按照汪洋书记在刚结束的省党代会上 的指示精神:“希望深圳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当好突击队、排头兵,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体育产业处不会直接干涉以上三个方面的发展, 职责是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来扶持、引导行业发展。

      未来我们的发展思路是,摸底统计,提供依据;出台政策,体现扶持;引进赛事,指导服务;彩票销售,提供保障;服务企业,规范管理。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培育和发展好了,必将成为深圳经济新的增长点。

      晶报:我们先谈体育竞赛表演业,纵观全国,办过国际性综合大赛的城市仅有3座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简单比较一下, 北京拥有西班牙超级杯、中网等高端赛事,北京市体育局旨在将北京逐步培育为全球优质体育服务项目交易集散中心,广州着重发展本土俱乐部,恒大男足和女排蜚 声全国,深圳未来这方面,有何构想?

      韩星元:和北京、广州相比,深圳体育基础显得比较薄弱,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承认。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发展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的,我们深圳 的体育事业,分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从竞技体育看,我们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大赛成绩屡创历史最好水平,和我们自己比,我们不断在进步,可和北 京、广州比,还有较大差距。去年我们和市教育局、市财政委联合发文命名了深圳市2011-2014年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24所、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14 所,布局校园足球网点校97所,进一步夯实了我们的竞技体育基础,但这项工作去年才刚开展,想要一下子就提高我们的体育厚度,还需要很多年的培育。

      大运会之后,深圳已经举办了多场精彩体育赛事,年初的联合会杯亚太区网球赛,李娜掀起一阵网球热;坪山体育馆举办了国青男篮四国赛,也吸引了不 少球迷;最有代表性的是“春茧”举办的NBA巨星中国行深圳站比赛,我局体育产业处参与了洽谈过程,感觉到大运会之后,深圳拥有了丰富的场馆资源,便于体 育演出,因此很多商家、很多机会,自己会找上门来。从结果来看,赛事达到了政府、企业和市民“三赢”的效果。当你举办赛事获得成功,企业才有可能再次来合 作,如果办一次就砸了,企业也亏损了,人家就不愿意再来了。这些比赛是很好的开始,今后一定还有更多精彩赛事引入到深圳,让市民看过瘾。比如今年还有雅姿 花样滑冰表演赛、中国杯帆船赛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酝酿在年底举行深圳安琪国际马拉松,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让市民不仅能观赏到比赛,还能参 与到赛事中来。

      晶报:深圳体育制造业发展情况如何?

      韩星元:2004-2005年时,我们曾经做过一个体育产业摸底,发现深圳体育产业有一定基础,竞技自行车产量占世界份额50%多,滑板、羽毛 球、高尔夫球、航模用品生产也享誉全国甚至世界。深圳正在建设“创意之都、设计之都”,体育产业在这其中也会大有作为,我们鼓励体育用品的研发、设计部门 及总部落户深圳,也许未来就会诞生驰誉国际的深圳体育用品品牌,当然“百年老店”建成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十分希望未来深圳会有自己的“耐克”、“李宁”。

      晶报:大型体育赛事之后的体育场馆运营,是全球性的难题,作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如何破冰?

      韩星元:企业投资运作的“春茧”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大运会之后利用率非常高,高端赛事、演唱会源源不断。一方面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一 方面得益于它在设计之初定位准确。龙岗大运中心的投资建设,则是调整城市“重心”的一个筹码,是深圳一体化建设的产物。多年前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建设的时 候,不少专家认为太偏远,现在回头看,经过10-20年的发展,已经十分繁华、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市体育场馆运营方面的具体管理职能归属于国资委,我们的职责是出台政策,来鼓励、引导其发展,今年,我们计划推出《发展体育产业指导性意见》,这个文件出台,将极大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发展。

      据我所知,福建省去年出台的《体育产业指导性意见》,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设立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体育用品产业品牌和体育公 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产业链建设和体育广告宣传等,各地对社会力量引进重大国际和国内赛事的,由当地体育部门给引进方在场地租金上 予以20%的优惠。

      对于其他省市好的思路和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以此促进深圳体育产业发展。另外,我个人认为,要提高体育场馆使用率,还有一条出路是更多地引进俱 乐部进驻深圳,仅有现在的几个足球俱乐部是不够的,此前八一女排、八一羽毛球和广东女子乒乓球,都曾把主场放在深圳,只不过宣传不够,没有很好地包装,今 后可以尝试引进有实力的俱乐部进驻,足球、篮球、排球、乒羽均可,只要是百姓喜闻乐见的项目,都可以尝试。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改革创新、快乐参与,是大运留下的体育文化

      晶报:在深圳“文化立市”战略中,体育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在其中大有作为?

      韩星元: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很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了体育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我认为,文化是一个大概念,所有提高人类文明水平的活动都是文化的体现,包括创造、传承、传播、教育、交流等具体表现。体育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今年6月10日,将是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发表60周年,这一题词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高 宗旨,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和深圳大运会的成功举办,都说明了中国体育文化正在走 向世界。

      其次,我认为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体育文化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比如“人生能有几回搏”、“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胜不骄,败不馁” 等口号,激励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成长,我就是其中之一。

      晶报:大运会之后,我们沉淀下来的、独特的“体育文化”是什么?

      韩星元:我认为,大运会后沉淀下来的“创新、进取、实干、协作和奉献”等深圳大运精神,就是独特的“体育文化”,通过大运会这个体育大平台,将中华体育精神再次展现在深圳。

      首先是改革创新,大运会有很多创新之举,比如开幕式回归仪式不放焰火,自愿停驾不限行,比如火炬传递网络进行等等,这都是创新。体育运动也是如 此,没有哪个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不经过技术创新和与时俱进的自我变革,就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在深圳今后的体育发展过程中,我们必然会有很多创新之举,比 如我们的业余体育训练学校,刚刚签署了市击剑队由俱乐部承办的协议,开创了业训体制改革先河,将业余体育训练交由俱乐部承办,由俱乐部组队参加省运会。

      其次是快乐参与。大运会的举办,引领市民学会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哪怕是当一天义工、看一场比赛,都应该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我们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就是如何把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视和关心,体现在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上面。

      即将举办的市八运会和首届体育大会,目的就是倡导人人参与健身和锻炼,让体育健身和锻炼成为市民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正在和有关部门一起研 究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和《深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 富群众身边的文体活动,加强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建设。

      在此,我希望全体市民都能响应国家体育总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让体育锻炼成为每个市民健康生活的组成部分。我想,这就是体育扮演的角色和作为。

      链接

      数字

      “十一五”期间,市级体彩公益金先后投入6000多万用于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全市共有晨晚练点1723个、累计投放健身路径3075条、室内外 乒乓球台1860张、篮球场635个、健身苑69个,全市共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8000多次。社区群体组织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拥有体育社团组织45个, 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1.12人。

      要想做到全年免费开放,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大型场馆设施先进、管理成本很高,只能寄望场馆管理公司通过市场运作,提高场馆利用 率,从而降低市民使用的成本。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通过建设身边的、简易的便民体育场地,构建‘十分钟体育圈’,真正实现‘健身就在家门口’,来服务市民、 满足基本需求。”

      韩星元谈大型体育场馆免费开放问题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