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两岸交流日趋频繁,包含体育界交流的次数也比以往更多且更密切,所以台湾选手也常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前往中国进行移地训练,例如在2013年八 月,在中华民国田径协会的规划之下,成渊高中潘瑞根教练带领李翰暄、许宇志两位高中田径界的重点选手,并与多位大专重点选手前往吉林省参加移地训练。同时 身兼田径协会选训委员的潘教练,过去也曾多次因督训任务前往中国,也因此与中国田径界有丰富的交流互动经验。

谈到中国教练训练运动员的方式,跑友脑海中肯定会浮现“惨无人道”这四个大字,关于这点潘教练表示,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成长与资讯的开放,其实中国教练 已不像以往刻板印象中以严格且过度操练的不人道方式训练运动员,现在中国教练的执教风格大概都与台湾教练差不多,以遵守训练纪律、提升技术效益做要求。
 

潘教练在多次前往中国督训的过程中,观察到中国官方对于体育发展的长远规划重视,有别于台湾教练可能需要承揽多样工作与多种竞赛项目的情况,中国的田径教练对于分工比台湾更明确。另外在硬体设备方面,中国各省几乎都拥有设备完善的室内田径场,内部包含完整的田赛场地以及最外圈230公尺的操场跑道,台湾则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拥有专业室内田径场地。室内田径场的作用,在于能够让教练在执行训练课表时,不会因为受到天候因素而有所影响,国内硬体设施能与国际接轨,也是提升选手进步的重要环节之一。

运动选手与教练,最忌讳的就是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藉由移训练改变训练环境,对于选手与教练往往都能够有很大的收穫,除了透过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人事物 的刺激,进而改变选手的心态,提升选手的进步空间,透过移地训练参访其他国家带回足以借镜的新观念、新知识才是更重要的目的。今年六月间张嘉哲自行前往日 本体育大学参加的长跑计时赛,观察到日本选手挑战极限的渴望超越对名次追求的慾望,潘瑞根教练与中国田径界多次交流的观察下,可以发现儘管中国并非长跑强 国,但是对于长跑运动员的照顾却也没有因此而减少,依然可以让他们享有专业的教练师资与高品质的硬体设备,这些都是台湾未来值得参考学习的地方。如果你是 一位喜爱挑战,并志在突破最佳记录的长跑爱好者,那么也可以参考选手移地训练的经验,有机会放长假时也可以变换练习环境进行一趟小型的移地训练,相信对于 跑友追求自我成绩突破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文章来源:runiround撰写:爱跑小马

文章分类标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