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天气条件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运动时,体内往往产生大量的热量。如一个普通健康人从事重体力劳动,由代谢产生的热量将增加10倍;而优秀的运动员从事运动时产热将增加20倍,大约80%的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仅有少部分转化为肌肉做功,外界温度的升高以及机体内核代谢热的积累,加速热量的排出,并且伴随体内大量水分的散失,导致运动员水平衡失调或脱水现象(尤其在强度较大、时间较长的训练或比赛期间)。其结果必然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在安静状态下,体温调节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另外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汗液蒸发成为体温调节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环境温度超过68°F,1升汗液将释放580千卡热量。在热环境运动时,心血管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即皮肤血流量增加,减少了工作肌的供氧能力。结果在热环境下运动,心血管系统面临着温度调节和肌肉代谢要求的竞争,这也是为什么耐力运动的记录总是在冷环境下被打破的原因。

在温和的室外环境下,运动时体温调节通常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在高温、高代谢率的情况下,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高的内核温度和高的外界温度联合应激,使得机体内部与外界温度梯度减少,体温调节变的很困难;当空气干燥(即湿度很低时)、即使空气温度高于体内温度时,汗液蒸发仍能进行;然而当湿度增加,汗液蒸发变得很困难,体温调节也会延迟。即在重体力劳动或运动、高温、高湿度的条件下,机体体温调节往往出现障碍,尤其在长时间运动或水供应不充足的情况下,导致运动员脱水、热射病等问题的出现。此类疾病往往加剧心血管负担,导致肾脏损伤,引起肾缺血、少尿、无尿、血尿等。因此医务监督工作者应帮助教练和运动员减少因过热造成的伤害,主要包热习服和合理的补液等。

热习服:
热习服是一种对热环境的生理适应过程,运动员经过热习服后效果表现在训练后期,如心率降低、内温稳定、肌糖原利用减少、皮肤血流量和红细胞滤过能力增加,以及延缓疲劳的出现等,总之,通过热习服能提高运动员的耐热能力。一般热习服需10-14天,开始时应采取短时间、低强度的运动,如采取15-30分钟中等强度的负荷运动,然后逐渐增加负荷,直到适应为止。另外在热习服期间,运动员服装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选择有最小热储量,且能提高汗液蒸发的棉织品,颜色以白色或明亮的为主,应设计为最大皮肤暴露为益,应于运动类型相适应。

预防脱水:
热量的散失,需要消耗体内大量的水分,而机体要维持高强度运动也需要水分的参与。一般在运动过程中所丢失的水分,可以通过运动前后运动员体重的变化确定。对于运动员弊免脱水:弊开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从事运动、掌握运动间歇的时间、及时补水(因人体的口喝感往往迟后于实际的缺水)、并且参加与身体相适应的运动相目。运动和高温的联合应激往往导致机体脱水,运动时液体的补充能减少脱水,维持血容量平衡,并能提高运动能力;同时液体的补充能减少血肾上腺素的浓度,从而减少心率和维持皮肤血流量。但是适宜的补水量值得讨论,研究表明长时间运动的液体补充,应与汗液的散失相适应或按照常用指标即每15分钟补充150-300mol,但由于个体出汗率的差异,这一指标可能过大或过小。若补充过多,超过1.0—1.5升/小时,往往产生胃肠道不适,以至影响运动能力,因为饮水量在0.8-1.0升/小时,可能是人体液体吸收的上限。对于液体类型而言,一般软水是理想的,有适量碳水化合物的运动饮料能延缓胃排空时间,建议在热环境下饮用含有5%--8%的碳水化合物的运动饮料比较适合。 既能达到补水的目的,又能补充代谢底物的目的,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总之,在炎热的环境下,应加强此类问题的医务监督,做好热习服和适当的补水。

作者:史仍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