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术),是将自身的血管(内乳动脉、桡动脉或和大隐静脉)移植到心脏上,替代部分狭窄的冠状动脉。但冠心病病人的全身血管包括心脏冠状动脉远端无法手术解决的血管都有硬化和不同程度的狭窄,因此,冠状搭桥术可以避免较大冠状动脉堵塞造成的大面积心肌梗死和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心绞痛的发作,而不能去除冠状动脉继续硬化狭窄。因此,在搭桥术后调理包括三方面:



      1、冠脉搭桥术后尽量保持移植的血管通畅。

      2、冠脉搭桥术后维护心功能,降低心脏氧耗量。

      3、冠脉搭桥术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消除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避免冠状动脉继续狭窄。

      首先,医生在手术时应尽量选用动脉移植到比较重要的血管上(如前降支);移植的血管仔细处理:提高手术缝合技巧;加强围术期心肌保护和心功能维护。

      冠脉搭桥术后术后,应长期应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防止移植的血管中血凝块形成,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过去一般使用阿斯匹林,价格低,但阿斯匹林比较容易引起胃的不适甚至胃出血,现在较多应用波立维,75mg每天一次。

      冠脉搭桥术后应控制心率,心率在60-80次/分比较理想,心率快会增加氧耗量,容易诱发心肌缺氧缺血,导致心绞痛。控制心率一般选用β组滞剂(阿替洛尔),β一组滞剂也有降血压的作用,如果心功能差,应改用或加用洋地黄药(地高辛)。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冠脉搭桥术后健康的饮食包括:

      1、低钠饮食。低钠饮食应少吃加盐或熏制的食品;罐制食品都以少吃为宜。

      2、低脂饮食。膳食中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多采用植物油,胆固醇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降脂食品首选豆制品。黑木耳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脂和阻止血胆固醇沉积的作用。荠麦、燕麦、大麦是降血脂的佳品,能降低血胆固醇、逆转脂肪肝。

      3、适量摄入蛋白质。除非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一般不必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

      4、多吃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有利于心肌代谢,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环,促使胆固醇的排泄,防止高血压病的发展。

      5、忌食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等。吸烟对心脏的危害极大,因为(1)香烟中含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这三种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2)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过高时,可使血氧浓度下降,组织供氧不足,动脉内壁水肿,内皮损伤,脂质渗入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3)冠心病患者,吸烟可加速其病情进展和引起心脏病发作。大量吸烟可诱发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成为猝死的原因之一。

      冠脉搭桥术后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累。



    因为至今没有什么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冠心病,所以对患者来说主要是如何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就是目前国际上推荐的有效方法。  

      冠心病康复是指通过积极主动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积极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减少再次发作的危险。  

      那么,哪些患者可以参加冠心病的康复运动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稳定型冠心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

      隐性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的患者。  

      运动方式以有氧训练为主,包括步行、骑车、游泳、有节律的有氧操等。传统的拳操等也是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运动过于激烈。无氧运动可选择瑜伽、普拉提、身心平衡、小幅度的抗阻力器械训练等  

      运动量是指运动时消耗的能量,是运动锻炼效果的关键指标。合适运动量的标志是:早晨起床时感觉舒适,无疲劳感。每周的运动总量应相当于步行10~20公里。运动量是由强度、时间和频率三个要素构成。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最简单的方式是: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运动时间是指每次达到训练强度的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训练频率是指每周训练的次数,一般每周锻炼3~5?次就可以了。  

      每次锻炼必须要有三个阶段,即准备活动、训练活动和结束活动。准备活动又称为热身,活动强度比较小,其目的是充分活动各个关节、肌肉和韧带,也使心血管系统得到准备。训练活动又分持续训练和间断训练,后者更适合冠心病患者。结束活动又称为整理,目的在于使高度活跃的心血管系统逐步恢复到安静状态,一般采用小强度放松性运动。准备活动和结束活动不充分是造成锻炼意外最常见的原因。  

      除此以外还应该注意:1、要选择适当的运动,既能达到训练效果,又容易坚持。要避免竞技性运动。  

      2、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感冒或发热后要在症状和体征消失两天以上才能恢复运动。  

      3、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包括: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穿戴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和鞋袜;上坡时要减慢速度;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4、患者要根据个人能力,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药物治疗改变时,要调整运动方案。参加训练前应进行身体检查。  

      5、警惕症状。运动时如发现下列症状,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上身不适(包括胸、臂、颈或下颌,表现为酸痛、烧灼感、紧缩感或胀痛)、无力、气短、骨关节不适(关节痛或背痛)。  

      6、训练必须持之以恒。

    转自:月牙儿的博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