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strong-logo

这几年来,你也许听过早餐及午餐可以多吃.晚餐吃的少的饮食法,因为早上或是中午吃进食物后,将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消耗这些卡路里,这个理由直觉上相当的合理,也是为什么有如此多受欢迎的营养节目会提倡这样的饮食法,尤其是限制晚上之后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但这是迷思吗?

在Livestrong的文章中,这几年的研究结果,实际的结果也许让改观啰。也许介于晚餐及宵夜点心之间,摄取大部份的卡路里(包含碳水化合物)也许是更为合理的饮食方式。这边有四个原因:

■ 原因1:与生俱来的本能(Natural Instinct)

至古以来男人花上白天的时间在追踨猎物、打猎、收集食物,而到了晚上开始享受白天所抓到的食材。因此为何白天的时间不花在打猎(以现代来说就是工作及训练),而到了晚上后摄取摄取一日主要的卡路里,让身体补充燃料、恢复并且准备隔天的战役。

但晚间所补充的碳水化合物不会造成"肥胖"吗?根据研究结果,将“feast-style dinner(晚上吃进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的实验组与“conventional dietary approach(白天多吃.晚上少吃)”的对照组做比较。实验组在减重、腹围及体脂肪的缩减上都有较佳的效果。

怎么可能呢?来看一下数学。

■ 原因2:数字(The Numbers)

晚上吃进大部份的热量来源,包含碳水化合物,似乎与目前流行的营养方法是违背。但真是如此吗?

即使你一天摄取5~6小餐及点心,而不是一天吃3餐,大部份的状况,我们的晚餐摄取还是会比中餐及午餐来的多。假设我们再加入宵夜点心(大部份的人应该这样做),如此可避免在晚餐及隔日早餐这12小时间,加速肌肉耗损(Muscle-Wasting)的情况。显而易见,在下午6点之后,我们摄取的卡路里,也许占了一日中的一半。

若你在工作结束或是晚餐后进行运动,接近夜间的时刻,卡路里的摄取量可能变的更为剧烈。像是运动后的恢复餐点,即使只是乳清蛋白或是Smoothie,也会增加夜间所摄取的总卡路里。

每当提到碳水化合物计算时,“Backloading”也许是最好的方式,晚餐补充自然淀粉食物(地瓜、糙米),而白天以轻食、高纤蔬菜水果。有助于你白天活动时,将燃脂功能的贺尔蒙功能发挥到最大,拉长燃脂的时间及提高效率。

此外,在训练完或是在一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法的结束,在夜间摄取碳水化合物会先储存为能量,若摄取的量过多,才会储存成脂肪。想想看,但你开了整天的车,汽车的油桶空了,你必须为了隔天的行程而加油。这个方式唯一遇到的问题在于你过度加油,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超过你油桶的容量啰。

因此考虑将每天24小时划分成二个营养补充的区间。在白天时以轻食为主,让你的身体仍然能自然的进行燃脂的动作。在夜晚时,提供身体建构与维持肌肉、能量储存、身体恢复等所需的天然营养,以备战明天的战役。

■ 原因3:生理(Psychology)

另一个人的天性是为了飢荒时刻所以过度饮食来储存能量,在过去以穴而居的时代也许合理,但在现代食物随手可得的年代中,这是不合理的。

因此我们应该调整饮食的方式,而不是长期过度饮食。而人脑是一个牺牲/奖赏的模型(Sacrifice/Reward Pattern)。大部份的人若知道晚上可以得到奖赏饱腹一餐,他们可以接受在白天进行牺牲:纽降低卡路里的摄取、以轻食为主、选择更好的食物来源。但反之则不然,白天获得奖罚,但晚上进行牺牲,这对大部份的人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一旦你习惯了这种饮食法,在白天吃进少量的食物是办得到的。对照于中午吃进大餐,让你感到疲倦、昏睡、无法将思绪进中在思考上。

在晚餐摄取大量、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你会自然的感到放松、吃的多,并且在数小时后进入梦乡。碳水化合物刺激血清素(Serotonin)的释放,让你感到满足、促进睡眠。许多运动员辛苦的训练后,晚餐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以造成失眠的状况,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吧!

 ■ 原因4:现实状况(Practicality)

简单来说,用餐的方式符合你实际的生活方式,这是让你达成目标的最好机会。大部份的我们都不是全职运动员,我们是全职工作者及兼职运动员的状态,因此调整你的食物分配、建立一份成营养方法,对于你的生活才是长久之计,而不是选择一个无法持续、不断修改的饮食方式。

白天选择以瘦肉蛋白(Lean Proteins)、蔬菜、水果、少量坚果为主的餐点与点心,将淀粉的摄取留到晚上。到了晚上好好的饱腹一餐,以瘦肉蛋白、蔬菜及一些自然的淀粉食物(地瓜、马铃薯、米饭等),但然也不是“过量”,而是依照自己的体型及活动程度来进行摄取啰。

看完了Livestrong的这篇文章,不见得适合每个人,但至少应该可以从中获取观念,观念很重要。根据自己的运动方式、生活习惯来找出适合的饮食方式啰。要请的,文章说的这些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比较容易消化的;而不是摄取肉类的蛋白质啰。

文章来源:山姆伯伯工作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