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与体能训练健身房男性力量训练

Dean Somerset提到:在进行训练时,应该是同侧边的手及脚做组合呢?还是对侧对的手脚做组合呢?“哪一边的手持负重呢?”、“哪一边的脚往前呢?”及“我到底在训练什么呢?”这些问题是在训练中十分常听到的,特别是你在进行分腿姿势(Split Stance)或是单脚姿势(Single Leg Stance)时,而单手要持负重(哑铃)的时候。这看起来十分的混乱,尤其在一个运动动作中,肌膜系统及神经驱动并不是十分明显的状况下。

同侧(Ipsilateral)表示使用同侧边的手及脚。比方说,拳击手挥出一拳,驱动右脚然后挥出右拳。右脚有产生推动力,通过身体,然后传送至手部。

这型态的爆发力发展,关键在于髋关节产生伸展(Extension)及外旋(External Rotation)的能力。当脚掌踏地时,髋关节的外旋,导致上半身的转动并发力。来看Mike Tyson的影片,产生髋伸及外旋,搭配Uppercut组合拳来重击对手的:

 

影片网址:http://youtu.be/E1bkMtrPZwYhttp://youtu.be/E1bkMtrPZwY

在“解剖列车”一书中提到的侧肌筋膜线(lateral fasical line),在推动的脚及挥出的拳之间包含了非常多解剖的连结。

当处于收缩时,系统会产生很大的刚性(Rigidity)通过这个侧线,就有点像是绷紧的弹簧。这个弹性及刚性不仅通过手来产生爆发力,同时这股力量也会通过脚底,就像走路或跑步一样。从腿部往后向下的驱动,与同侧手往上向前的驱动是会相互发生的。而髋关节的延伸及外旋,也会发生对侧核心的拮抗动作,包括屈曲、旋转及侧屈,这产生上肢-下肢的旋转动作。

当我们去分解这个控制系统时,常见到的情况是,人们缺乏反应力/反射力(Reactive Strength),从脚所产生的力量无法有效率的经过髋关节及核心,最后移转到手臂,导致变成了“Trendelenburg Gait (下图左)”的模式在进行运动。这是患有侧边髋关节疼痛、IT Band、膝内侧疼痛及小腿胫痛的跑者共同的问题之一。你也可以看一下“Coxalgic Gait”,人们尽量试少对侧稳定系统的稳定需要。

从本质来看,任何运动涉及到“推”或是一定程度的“推动(驱动)”就会有同侧延续(Ipsilateral Continuation)的情况。这有一个例子“Cable Lunge & Press”:

 

影片网址:http://youtu.be/V_6PqSC0rg0http://youtu.be/V_6PqSC0rg0

动作的爗发力是右边髋关节的延伸及旋转所产生。而你也可以伸展这条肌膜线。若长期有髋屈肌过紧的人,他们绝对会讨厌这个动作。

 

影片网址:http://youtu.be/57yNKor2i4khttp://youtu.be/57yNKor2i4k

同侧线可以思考为“驱动/推动(Driving)”的动作,而对侧线思考成“拉(Pulling)”或“抓(Reach)”为导向的动作。

而大部份对侧线的工作仰赖使用后侧功能肌膜线,从臀大肌连接至对侧的阔背肌,在下背部形成一个X形,提供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及加速度。

而这个肌膜系统主要的角色是产生一个向身体拉的力量,比方说“单脚硬举”。臀肌及阔背肌同时被伸展,藉由胸腰筋膜(Thoracolumbar Fascia)得到身体的平衡。

回到问题,“手跟脚在训练时如何组合呢?”本质上,若是一个驱动的动作(Driving Movement),同侧线能产生较大的爆发力及稳定度。对于拉(Pulling)的动作,对侧线能触及到更大的潜力。

这篇文章要理解实在有点困难及挑战性,不过山姆还是做个分享,也许不见之后,可以更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啰。一起加油。

文章来源:山姆伯伯工作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