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饮食

如何持之以恆的运动

现在开始下定决心,每天都要运动!

这样的决定或许对刚接触运动的朋友来说,太辛苦了,很难持之以恆。运动需要周期,一般民众平时都有固定的工作,大部份的朋友还有家庭,建议先将自己的工作周期做纪录,扣掉工作时间、家庭时间、休息时间之后,给自己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运动。为什么要一个小时?每次运动都需要换装、基本运动时间三十分钟、交通、换洗等等,有了充裕的时间,运动的过程中才不会有压力,若有更多的时间,运动的时间就可以拉长,效果也会更好。

接着要安排运动的周期。周期性的计划可以帮助从事规律的运动,习惯了规律的运动之后,便能达到持之以恆的效果。运动的周期不一定要每天都安排,如上述的安排方式,空余时间约一个小时的空档再安排运动,不管一周几次,尽可能让每周的次数一致。以铁人三项为例,每周可安排至少三次,游泳一次、自行车一次、跑步一次,周期固定后,若有多余的时间,再安排选择其中一项运动。

对初加入运动行列的朋友,每次的运动应以轻松为目标,要求自己以稳定的速度完成,稳定的速度可依照个人呼吸和心跳状况来判断,假设运动时间是一小时,建议可分成四个部份,每次各十五分钟,每十五分钟检视一下身体状况,只需要用自己觉得舒服的速度完成即可;对已经有运动习惯的朋友来说,可分成两个部份,各三十分钟,一样用舒服的速度,完成每次的运动安排。舒适不过量的运动,会渐渐建立起基础体能,稳定的运动强度,可以降低高强度运动带来的疲劳感和恐惧感,失控的速度和强度是造成排斥运动的主要凶手,因此强烈建议要培养持之以恆的运动习惯时,请以轻松舒适的速度和强度来建立对运动的喜爱,没有恐惧才会持续。

运动前后与平日的饮食搭配

运动风气在台湾越来越盛行,平常不运动的人,要开始运动变得很容易,三五好友相约之下,纷纷走出户外加入运动行列,但是要怎么样才能持久呢?

运动前

运动前的饮食会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和比赛,适当或适合自己的饮食和营养,可以帮助提升训练成效和比赛的成绩,而不适当或不适合自己的饮食,会造成运动中或比赛中肠胃不适,让身体提早感到疲劳,无法让运动达到理想的效果,比赛也无法表现出应有的水准。

运动前或比赛前的饮食应该要依照个人的习惯、喜好和运动的种类各有不同。运动前适当的饮食可以补充体内的肝醣,肝醣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在运动过程中燃烧肝醣,体内肝醣的存量不足会让人提早感觉疲劳,而且疲劳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运动效果和表现就越来越往后退。另外,运动前也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份,是为了帮助排汗和散热,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季节运动和比赛,水份补充更为重要。

运动前建议以高醣类和低脂肪的食物为主,如麵包、米饭、麵和水果等易消化的食物,提供醣类作为运动时的能量来源,这些食物的选择还可以按照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搭配,假设超过一小时,可以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水果、脱脂牛奶、米饭、豆浆之类的东西,低升糖指数的食物被转换成醣类的速度比较慢,也能够长时间提供运动中的肌肉群所需的醣类;如果低于一小时,可以选择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如麵包、运动饮料等,这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能够迅速地提供醣类的能力供给。

运动和比赛前饮食的时间会因运动种类而有所不同,也会因为每个人消化食物的时间产生差异。以我为例,我习惯在比赛开始前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吃东西,如果比赛是早上,那早餐我会喝杯热咖啡加一块麵包,再依照当天早上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吃点水果增加饱足感,对于标准距离的铁人赛来说,这份早餐提供的能量就足够我完成一场比赛,麵包和水果比较容易消化,在比赛前身体不会有吃太饱的感觉,精神也会比较好。

每次训练前的饮食会因为训练项目而调整,在游泳训练前会吃个麵包搭配豆浆或水,骑自行车时会吃香蕉或能量棒加运动饮料,跑步前只会喝杯咖啡,主要是因为这三个项目的运动形态都不同,游泳在水中接近无重力状态,过程中没有太大的振动,比较不会造成胃的负担,自行车除了选择好消化的东西之外,也让自己有一点饱足感,跑步的运动形态身体上下起伏震动,因此会选择流质的食物,如运动饮料、咖啡等,而选择这些种类的食物作为我练习和比赛前的饮食,最主要的原因是方便消化,也能让我在比赛前可以上大号,避免在比赛中想吐或肚子痛跑厕所。

另外,运动前避免吃高纤维的食物,虽然部份的高纤食物也含有醣类,例如全麦麵包、高纤饼乾和高纤饮料等,但因为高纤维类的食物需要较长的时间消化,如果先吃了高纤的食物,可能会在运动时还没消化完全。在比赛中若有肠胃不适、胃不舒服的状况时,就要记得下一次在比赛前应停止食用高纤类食品。

运动中

运动中最重要的就是补充水份,保持体内水份平衡。运动时间低于一小时,可以每十五分钟补充一次约一百二十毫升到一百五十毫升的水份;如果超过一小时,补水的频率就要增加,每次一、两口即可,避免一次补充大量的水份,若是水份吸收效果不佳,也会有喝太饱胃不舒服的状况。运动中补充水份可以维持血糖的浓度,降低和延缓疲劳等症状,我个人喜欢在比赛前准备冰水和冰运动饮料,在自行车时及时补充,冰凉的水份可以避免体温上升过高,让比赛过程更舒适。

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在运动过程中也相当重要,现在市面上很流行运动中使用的能量果胶和能量棒,成份中有糖份和浓缩的碳水化合物,依照运动强度,每小时补充三十至六十克的份量来维持血糖和防止飢饿感产生。几年的比赛经历,我渐渐找出适合自己在运动中的补充方式:使用高浓度葡萄糖来补充糖份和碳水化合物,比赛中会携带两个水壶,一瓶装冰水,另一瓶装稀释过的运动饮料,葡萄糖是人体必须的养份,没有其他的化学成份,对身体不会造成负担,甜甜的葡萄糖液体很好补充,也是我跟好朋友强力推荐的补给品。

记得二○一二年在宜兰冬山河参加世界大学铁人三项锦标赛,男生的开赛时间是早上十点半,比赛前一天已经预知比赛当天气温会很高,因此将水壶装水放在冰箱内,出发至会场前还加了很多冰块,果真当天气温高得吓人,地面被阳光晒得发烫,冬山河水温三十二度,彷彿游在温泉泳池一样,上岸后体温相当高,骑车时已经接近正中午,头被晒得发晕,原先预备的冰块水在骑车时早变成温水,天气炎热体温过高再加上补充温水,骑完车出现热中暑脱水的症状,跑步过程出现热衰竭的现象,最后在终点线上晕倒,被大会工作人员抬进救护站急救,昏厥了将近两个小时才恢复意识,人生最后一次代表大学生的比赛,成绩差强人意,但有了这次的惨痛经验,往后的比赛只要天气炎热,我前一天一定会将水壶放置冷冻库,确保骑车时有冰凉的水可以补充和降温,不让这样的惨状再发生,延长健康的运动寿命。

运动后

运动后吃东西,所摄取的热量,大部份都会用来修补肌肉。运动后很久才吃东西,摄取的热量,几乎都会被转化成脂肪,囤积在体内,有可能会有越动越胖的现象。

身边的朋友,对于运动后的饮食都会有个疑问,运动后多久吃东西才不会发胖?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但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踏入运动选手的领域,时常听到许多教练给选手们饮食上的建议,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并不代表一套饮食方法可以适用所有人,特别是我这种易胖体质,吃什么都会胖,因此对于饮食我摸索实验了很久,后来在好几个不同说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以下将个人经验分享给大家。

国小、国中一直到高中,都是游泳队选手,因为身体组织尚在发育,加上每天游二十公里的超大训练量,吃的量也相对惊人,记得有一次晚上训练后,我一口气吃了六十颗水饺搭配一罐一千五百CC的矿泉水,吃完肚子很胀很撑,但是体重没有直线上升。后来上了大一,因为非常讨厌游泳,训练量从每日二十公里瞬间归零,但是三餐进食的量没变,一年内从七十四公斤上升到八十一公斤,到了大三,就来到人生的巅峰八十三公斤,胖到夸张的我决定认真减肥,在入选国家队、进入左营训练中心集训的期间,一天练习三次,早睡早起,但要减肥,只有增加训练量和改变生活习惯是不够的,还要改变饮食习惯。

在左训里询问了营养师关于减重的饮食方式,我喜欢吃甜食和零食,以往的饮食习惯重口味、肉多菜少、大量的淀粉如饭、麵和麵包,营养师瞭解我的饮食习惯后,先帮我调整三餐内容,少油少肉少糖,两个月内体重慢慢降下来,但在七十八公斤时遇到瓶颈,怎么就是降不下来,后来营养师在检查我的进食时间,发现我训练完都拖好久才进食,当时我觉得练完有瘦一点,想说撑久一点再去吃会瘦得更快,有时候饿过头甚至连晚餐都没吃,结果这样没有变瘦,反而让体重不稳定,身体状况也起起伏伏。于是营养师建议我每次训练时带运动饮料和一、两样水果,练完洗完澡先吃,进餐厅后依照调整后的饮食正常食用,一个月的时间,体重从七十八公斤降到七十五公斤,身体状况极佳,也在当年国内最大的铁人赛统一盃拿到生涯第一次全国冠军,更确定了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离开了左训之后,每天需要自己思考三餐想吃什么,渐渐的越来越懒惰,也比较没有注意到三餐的内容和运动后的饮食,隔年体重上升到七十九公斤,无论是训练或比赛状况都很不稳定,为了争取好成绩,我强迫自己调整饮食,注重每次训练后的补充,体重才又回到七十六公斤。在纽西兰移地训练期间,教练更是强调训练后的饮食,有几次练完,我疲劳地瘫在床上睡着,教练马上冲进房间大叫,要我快去吃点东西,否则别想要在隔天的训练得到好效果,也休想要减肥了!有了这些个人经历之后,在接触到许多利用运动减肥的朋友,都会建议他们运动后吃点蔬菜水果和运动饮料,一方面摄取所需的养份修补肌肉,让身体恢复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降低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喔。

来源:译言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