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t 跑跑团跑步俱乐部热烈招募中!

iFit 跑跑团跑步俱乐部

全女性、小班制、教练阵容超猛的 iFit 跑跑团 热烈招募中!

“这个周末要干嘛?我去好好的跑一场!”

体能教练教跑步,真的可以吗?

蔡黄汝_豆花妹-跑跑跑之运动女孩-台湾女性跑者

首先感谢罗誉寅教练分享《【常见跑姿问题】身体重心在支撑点的后方》这篇文章,这让我联想到一位体能教练被找去教跑步,或许有人会说“肌力与体能教练(简称体能教练)懂跑步技术吗?有没有比赛成绩?有没有什么相关证照?…”。体能教练被这样质疑是合理的,但一位好的体能教练如何让您跑的更好呢?

女性运动指南:女性运动员下肢伤害预防及提升运动表现的计划

Jumping Rope美女运动图片跳绳训练

NSCA上有一篇应用型的文献“Jump-Landing Program for Females: Development of a Systematic Progression Model(针对女性运动员的"跳跃-着地"训练计划:发展一个有系统的循序渐近模型)”,山姆将部份内容分享给大家,而里面有提供一个模式,分成四个阶段(周期的概念),每个阶段有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及增强式训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会员,下载文献来看。

力量训练指南:下肢二合一动作——后脚抬高蹲+RDL

Rear-Foot-Elevated Split Squat|RFESS|Bulgarian Split Squat|BSS|Bulgarian Lunge|后脚抬高蹲|保加利亚分腿蹲 - 肌力与体能训练动作

Tony Gentilcore 教练介绍将二个动作《后脚抬高蹲》及《RDL》结合成一个动作,他会教此动作用于"训练时间有限"或是想要进行一些挑战性动作的客人;而他倾向将次数放低,每边进行4~6次(事实上您是进行二个动作,所以每边是进行8~12次)。

力量训练指南:修正硬举圆背问题:启动阔背肌

Barbell-Squat-with-Heels-Raised|后深蹲|背蹲举|传统蹲举 - 肌力与体能训练动作

Tony Gentilcore教练在STACK分享一篇修正硬举圆背的文章,山姆做部份节取:在做硬举时,阔背肌是个关键。当阔背肌获得更大程度的紧缩时,它能提供嵴椎更多的稳定度,同时防止背部圆起。而许多学员犯了一个错误:“将肩胛骨后缩在一起,努力增加背部的紧绷”但这事实上是增加槓移动的距离。将肩胛骨缩在一起会让手臂更短,使得手去抓槓变的更加困难。

女性运动指南:完美的句点:杀手级臀肌训练

女性肌肉训练美女性感臀部身材

对于臀部训练十分有研究的 Bret Contreras 体能教练,在个人训练师的发展中心脸书页上分享一个杀手级的臀肌训练,把它作为主训练后的收尾内容。

运动训练指南:能量系统的训练范例

若跆拳道(简称TKD)比赛的内容,攻击频率为3秒(低强度的移动3秒+踢脚),而每回合2分钟,总共3回合,回合间休息为一分钟。若你是肌力与体能教练,在阅读完【能量系统的训练范例】之后,你会如何开出体能的训练课表呢?

力量训练指南:Dmitry Klokov 教您改善前蹲举之腕关节与胸椎的活动度

在进行前蹲举的部份,可能因为手腕柔软度不足、胸椎活动度不足等,使得槓铃无法舒适的落在手上或者手肘无法抬高(挺胸),即使手肘抬高也导致腰椎代偿产生压力。解决活动度不足,各个体系(体能教练、物理治疗师、举重教练等)有不同的见解。

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PRI 90/90 骨盆后倾呼吸矫正

之前写过“在运动前与后,练习腹式呼吸”,而近年来美国的体能教练开始将PRI(Postural Restoration Institute)呼吸置于动态热身前,有助于短暂的让身体恢复的中立的排列结构。PRI 协会着重在呼吸模式及横隔膜的功能,并以此治疗许多的问题(过度使用的受伤、下背疼痛、肩膀疼痛、足底扁平等)。而PRI的矫正动作涉及非常针对性的呼吸模式,有许多不同的动作搭配呼吸模式,让身体回到中立的排列。

如何准备肌力与体能专家(CSCS)考试? 考试准备策略和相关问题

-该如何准备CSCS 的考试呢?
 
- NSCA 和 ACSM 的证照有什么不同?
 
-拿到 CSCS就是体能教练了吗?

体能训练知识 第一堂 肌力与体能训练趋势及现况

将分享目前体能训练的趋势和现况;理由很简单: 让学生弄清自己所学能够做哪些事情(很多大学生修课后,仍不知其课程应用价值).其中包括: 谁需要学这门知识?

体能训练知识 第六堂 速度训练

速度-----肌力-----耐力是构成体能的三种基本元素(Bompa & Haff, 2009),
 
在本篇文章中将会介绍速度训练的生理特质及不同的速度训练法.

体能教练的进化- 从运动指导员(Exercise instructor)到运动科学家(Sport scientist)

自从开始写部落格和成立FB社团以来几乎每隔一阵子都会
 
收到类似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着不同程度上的意义
 
当我看到问题时大概就可分辩出这位朋友对于体能训练
 
的概念因为自己也曾经面对过同样的困惑
 
希望可以透过分享的方式让大家思考自己目前的学习.

运动恢复系列实用篇─ 按摩滚轮真的可以帮助恢复吗?

从上一篇恢复-适应文章中,提到关于恢复(recovery)的基本概念,此篇文章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些经由科学验证的实际做法。

最近几年 Foam roller (按摩滚轮) 加入体能训练的行列,由于资讯传播速度很快,许多人开始问我:滚Roller可增加活动度吗?Roller 真的可以帮助减缓痠痛吗?训练前还是训练后使用?时间该做多久呢? 使用Roller 可以帮助运动表现吗?…等等相关问题。

几年前,我就注意到这个议题,但当时仅限于“专家说”、“大家都这么说”…这类主观的论述,如果没有记错,那时候是2007年左右,我决定好好深入调查, 搜寻相关科学文献、发挥科学人的精神!很不幸,所搜寻到的资讯都并非直接的证据,甚至没有一篇实验性的文章去佐证,上述那些专家们描述的论述。

对于大家的疑问,我一直保持着保守的态度,也亲自体验(现在拥有两种不同型态的 roller),但在我尚未找到证据以前,绝对不会轻易下任何没有科学根据的结论,只能“侧面推断”这种方式,可能与肌肉筋膜放松术(myofacia release technique)有类似的效果。

终于在前几天发现,第一篇刊登于美国运动医学会(权威)的知名期刊(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第一篇针对roller的原创性文章(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发现此篇文章并非偶然,我利用强大的网路追踪加拿大知名学者、任职于纽芬兰纪念大学的Dr.David Behm 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

Professor Behm 本身也是体能教练出身,研究专注于训练与神经肌肉的生理反应,,如不稳定平面 (unstable surface),动、静态伸展对于运动表现的影响 (最近,伸展相关议题又提出许多新论点, 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甚至是Roller 的研究,他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地位。Professor Behm专精于利用表面肌电图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去检视各种运动模式介入后,对于肌肉征招的反应。虽然这个议题在运动科学领域是相当普遍的技术,但有做过肌电实验的人,一定都相当了解,要做出精准的肌电研究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篇研究中,目的在于检验 foam roller 是否可帮助减缓延迟性肌肉疼痛。首先,他们找来一组有阻力训练经验的受试者,并分成实验组(使用roller) 和控制组(不使用 roller),让所有受试者先进行 10 组10 下的蹲举运动 (运动强度为60% 1RM),如果有蹲举经验的朋友们,一定可感受到这个实验设计恐怖的地方! 一般肌肥大的训练,我们可能会安排 3组 10 下、 4 组10 下的课表,这样的课表,隔天可能都痛到快不能走路了,那你有办法想像 10 组10 下的训练后会有什么后果吗?!

此文献的实验设计之所以安排10 组10 下的蹲举运动,是希望引起强烈的延迟性肌肉疼痛,然后马上进行roller的介入,比较到底会不会降低疼痛感,或是影响其他的运动表现,例如垂直跳、 动、静态的关节活动度等等。另外,经过 24 小时,48 小时和72 小时之后,再重新检测一次 (实验组在24 小时, 48 小时和72 小时,检测结束后再次进行roller介入), 试图探讨两组人对于介入 roller后的反应是否不同;换句话说, Professor Behm 和他的研究团队想知道,到底 roller可不可以帮助恢复?

研究结果惊人的发现,介入Roller 的实验组,经过10 组10下蹲举运动介入后,引起强烈疼痛感和控制组类似,但立即介入roller 之后(5个下肢主要肌群,每个肌群2 分钟),不但疼痛感比起对照组(没有使用roller)大幅降低,垂直跳高度、动、静态活动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间隔24 小时、48小时和72 小时之后也是同样的结果.所以作者群对于这个初步研究,所下的结论是:Roller 的介入不但可减缓训练后的疼痛,也可以帮助运动表现的恢复.虽然机制还不清楚,但是 roller 应该可以纳入整体恢复策略的一种方式! (MacDonald, Button, Drinkwater, & Behm, 2014).这是一篇很严谨的实验研究,有太多专有名词和测试变相过于复杂,在这边就先跳过,请有兴趣的朋友们可自己查看原文)。

这样子的实验结果固然令人高兴,因为大家使用已久的 Foam roller 终于有得到一些科学上的验证, 但还是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我将提出来给大家参考(思考)看看:

1. 如果在进行10 组10下 蹲举运动之前, 先行使用Foam roller, 那对运动表现会有什么影响吗?

2. Foam roller的使用方式, 有没有一个准则? 该压多深, 停留时间多久?是前后移动好,还是停留在 Trigger point?

3. Foam roller的主要作用是恢复,可减少软组织张力?还是减少组织粘黏呢?

4. 若今天受试者进行的蹲举运动不是10 组10下, 而是一般社会大众常用的 3 组8-12 下的蹲举或是进行其他运动, 像是奥林匹克举重动作、自行车或其他耐力运动。Foam roller的介入还有一样的恢复效果吗?

5. Foam roller 若是跟其他的恢复策略比较,如冷水浸泡 (Cold water immersion) 、营养介入、震动…等等,哪一种的恢复效果比较显着呢?

6. Foam roller的恢复方式, 比较适合团队运动还是适合个人运动呢? 介入时机点又应该怎么安排?

我想,我可以列出20个不同的问题,做出20种不同的研究假设,并且设计不同的实验去验证,这就是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因为Foam roller是从未探索的新领域,有太多未知的问题,所以才值得我们去研究,不是吗?!

如果,当你看完本篇文章还是觉得相当有趣,甚至想要实际看原文的文献,那你应该已经具备成为运动科学家的潜力!如果,你看完本篇文章已经头昏眼花,也没有关係,就好好享受你的 Foam roller,并接受专业教练的指导,剩下的问题,就留给我们科学家去伤脑筋啰!!!

MacDonald, G. Z., Button, D. C., Drinkwater, E. J., & Behm, D. G. (2014). Foam rolling as a recovery tool after an intense bout of physical activity.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46(1), 131-142.

文章来源:don1don 作者:江杰颖

我是教练也是科学家─江杰颖

对于数字你了解多少?对于身体的各项生理数值又了解多少呢?其实这些数字就是反映我们身体最真实的状况,我们说的数字不会骗人,如果将运动员的身体表现量化为数字,精准的用仪器测量,搭配体能教练的知识背景去调整课表,让训练效率提昇,听起来是否很吸引人!这次旅美的体能教练江杰颖,特地将他在东田纳西州立大学竞技运动表现博士班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他是教练身兼科学家的双重身分。

跑步时常犯的十大错误

跑步时常犯的十大错误
1.呼吸太浅:节奏平稳、轻松的呼吸可以提升运动表现。宜采腹式呼吸,跑步时一定要保持深呼吸,建议最好用鼻子吸气,吸到腹部再用嘴巴慢慢吐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