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城里人因为缺乏晒太阳而感觉自己越来越像温室里的植物,光鲜,脆弱,郁闷,中看不中用,甚至连中看都算不上。于是户外运动在这种前提下流行开来。为一次户外活动花上两天甚至更长时间来跋山涉水攀高走远,大包小裹地痛快一次,着实美好,但有时也需不无感慨地惆怅一番:时间成本可真高啊。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每逢周末堵车场面令人窒息,万一开车出去回来变成限号,则麻烦更多。于是相对节约时间且高效的跑步运动在这种前提下开始受到重视。


  我是个做管理咨询工作的业余跑步爱好者,在我三十几岁还很有限的岁月当中,已经有十一年的跑步历史,从最初的不知跑步为何物,到后来参加马拉松甚至更高级别的比赛,亲眼目睹了跑步行业的沧海桑田和广阔前景。如今我参加了三十几次马拉松和五次百公里,家里挂了很多奖牌,身边很多跑友,体重从大学到现在就没变过,每年体检指标都很正常,医院几乎没去过,我确确实实感到跑步是个好的运动,可喜的是,我的老板也这样认为,我们经常一起出去跑马拉松,他还给我报销住宿路费,这个真的不是个偶然,实际上,我是因为跑步才认识现在的老板找到工作的。
  高人都在跑,企业也在跑
  很多人认为跑步太过简单,无以体现身份,属于档次不高的运动。实际上,跑步门槛很低,但是参与跑步的却不乏高端人群,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就都是马拉松爱好者和实践者,演艺界明星莫少聪参加过西藏半程马拉松,其难度也可以想象。台湾的当红艺人姚元浩就完成过2012东京马拉松,成为台湾地区第一个完成马拉松全程的艺人。
  其实,我身边有很多企业的高管和精英也在参加跑步活动,在这个财富都很丰盛的阶层,奔驰宝马豪宅名表并不令人艳羡,秀经历成了突出个人品牌的好的方式,跑步这项凸显个人能力和价值取向的运动将比身外之物更有影响力。
  “富人打高尔夫,白领玩户外,下岗工人和退休的才跑步。”这句话放在5年前可能还不算过分,但是倘若与时俱进地看,今天却已是越来越多富人和白领都参与跑步的时代了。跑步本身并未改变,但随着高知人群参与率的提高,在跑步的人群中,有传播影响力的人群也开始大幅增加,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形成 “引爆点”。
  有很多企业也在组织跑步活动。今年万科的主题是“向着阳光奔跑”,例行的员工体检之外,万科还为员工进行体质测试,为每个员工建立运动健康档案,员工的体重、体能要跟管理层的绩效奖金挂钩。目前万科在很多分公司都成立了长跑俱乐部,并且制定了相当详细计划的激励机制。一是关心员工的健康,同时也是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有义务为社会输出健康积极的人群。
  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经济体,影响力远远大于个体,公司的群体氛围也可以给一些未能主动参与到健康运动的人很大激励,引导到更多的正向循环当中。万科、红豆、联想、雅昌……许多公司都成立了跑步俱乐部。其实这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还是颇有前瞻性的,员工通过体育运动增进了健康程度,干活儿效率更高,也更能适应加班强度,少请病假,充满活力。因为身体素质优良,连上保险的费用也能随之降低,组织跑步活动的同时还能兼顾团队建设,实在是一本万利的优质投资。
  摩根大通的企业竞跑赛在深圳及全国各地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随着近几年不断参加比赛,我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跑步的人拥有各种运动科技产品种类大幅增加了:带有GPS功能的手表,各式各样的压缩衣,选手们吃着能量胶,贴肌内效贴布,原来用于瑞士军方的x-bionic压缩衣产品也首次进入中国。跑步,这个最原始的运动也和科技紧密结合。
  联想公司连续组织了几场乐phone跑者活动,用智能手机拍照发微博直播马拉松赛事,还可以下载软件让手机变成带有GPS的训练装备,这些新的花样玩法也让跑步变得更为有趣。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几年前你在网上搜索跑步组织,基本上只有跑吧和李宁irun俱乐部,现在多到数不胜数,也各有各的特点和定位,跑吧以组织帮助跑友报名马拉松赛事著称,李宁铁血训练营成了追求速度的跑步者天地,NB精英团队每次都是速度的代表,豆瓣跑组吃吃喝喝文艺得一塌糊涂,悦速逃离社有完善的后勤保障,线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老字号多威长跑俱乐部每次都活跃在马拉松赛场上……亚瑟士、阿迪达斯、耐克、泰尼卡、TNF等运动厂商也都有自己的俱乐部,连运动超市迪卡侬也在组织自己的跑步活动。跑步类网站更是风起云涌,国外先进的跑步理念开始在国内传播。
  一位上了年纪的跑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十年前,他是不敢明目张胆地跑步的,每天早晨,他换上跑步衣服,外面再套上休闲的服装,然后走出小区,把休闲衣服藏到小区外面的草丛中,开始跑步。跑步回来后再到草丛里换好休闲衣服回小区。他说被邻居看到他跑步就麻烦了,他们会认为他这样天天跑步:有病啊。
  听上去有点儿夸张,但确实是当时跑步文化环境的写照,当时跑步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难以理解的,那么累,那么辛苦,图什么。实际上我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时候也有同事这样认为。一个跟我说“你是个神人”。另一位同事则在他的基础上加了几个字“你是个神经病人”。现在,说我是神人的和我站在同一起跑线,说我是神经病人的也开始他的首个马拉松了。

  跑步到底好还是不好,只有跑过的人才知道。
  曾经有这样的论调,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的时候,将以井喷的势态呈现。最近连续在体育频道看见跑鞋的广告,忽然间意识到,跑步这项运动真的火了。关注一下经济状况与跑步活动的频度,显然我们还没有达到预期井喷的收入,但确实已经有了一窝蜂的跑步赛事,仅仅2012年,国内各地区举办马拉松的城市就翻了一番,新增跑步人口几何增长,这与人们逐步意识到跑步的价值密不可分。另外,还有一些更长的超级马拉松赛事进入中国,就在 2012年9月份,世界上最艰苦的长跑赛事之一“巨人之旅”迎来了首批中国选手,3位中国跑步业余爱好者首次完成这个330公里的越野赛事,把跑步运动带到了新的高度。
  我们处在跑步的最好的年代,有最好的赛事,最棒的装备,还有众多文化认同,外界因素已经非常好了,是时候试一下了?

出自: 深圳青年 2013年01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