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路跑赛事的旺季,全国最大的富邦台北马拉松路跑活动参与人数也屡创新高,路跑赛事的高人气可见一斑,相信不少跑友入冬之后也已经成功挑战了多场全马赛事了,然而在短时间内参加这么多场马拉松比赛,对于身体健康与长期训练真的有好处吗?

前中国田径选手王军霞就指出,普通人不宜太常跑马拉松,即使是专业运动员参加马拉松比赛,一年也不超过两次;所以业余马拉松选手,绝对需要建立长年训练的 基础,循序渐进切不可盲目拼场次。而台湾的马拉松纪录保持人许绩胜老师也曾经表示,在他多年职业运动生涯中至今仅完成34场全程马拉松,与许多跑友追求的 百马纪录相距甚远。


马拉松运动的流程,并不是从站上起点那一刻才开始,也并非跑过终点就算结束,还必须包含赛前的训练计画与赛后的恢复过程,才算是一个完整的马拉松运动的流 程。王军霞选手表示,专业选手一年仅参加两场马拉松赛事,等于平均训练半年才参加一场比赛,所以跑友想参加马拉松若没有半年以上的准备,很容易将自己暴露 在运动伤害的风险之中。而赛后恢复的部分更是关係到沿续跑者生涯的重要关键,世界最善跑的肯亚人,在赛后以“什么都不做”的方式让身体彻底休养生息,都至少需要经历两周的时间才恢复训练,对于平日还有工作及许多生活琐事必须处理的跑友而言,若以周周连马的方式来挑战纪录,将对于漫长的跑者生涯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实跑友在报名赛事时应更有策略挑选赛事参加,而非每场比赛都参与,最好是选择跑友间评价较佳、参与人数适当的赛事报名,参加赛事品质较高的赛事,不仅较容易跑出个人最佳的PB成绩,同时也比较不容易发生因补给不足或路线规划不当等因素造成身体不适情况发生。此外路跑赛事也未必每场都要报名全马项目,也可 报名5公里、10公里或半马的项目,不同距离的路跑比赛需要不同的训练菜单与配速模式,透过不同训练菜单的搭配变化,更能让自己的身体适应各种不同的配速 模式;许绩胜老师在指导学生时,即以5000公尺成绩做为评断是否适合成为马拉松选手的重要基准,所以跑友勿因路跑赛程较短而不参加,其实参加短程路跑赛 事对于检视个人马拉松训练成果也是相当具有参考价值。


《跑步,该怎么跑》的作者罗曼诺夫博士来台演说时,特别呼吁跑友要找到适合是自己的运动量,所谓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就是顺从自己身体的感受,找出不会感到 痛苦的运动方式,若是为了达成某个纪录而勉强自己的身体从事跑步运动,那就不是所谓适合自己的运动量。跑步是一件,值得享受一辈子的美好事物,所以跑友在 跑步时务必要量力而为,才能长长久久地享受跑步的美好。

文章来源:runiround 撰写:Peter Huan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