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 Sheehan 乔治希恩 George Sheehan 乔治希恩

越业余越能跑

    过世已有15年的美国人乔治·希恩是个传奇人物,前总统克林顿称之为“跑步界的导师和思想者”,詹姆斯·菲克斯在上世纪70年代最畅销的跑步书《跑步大全》中这样说,“如果一个跑步者发现自己在一个荒岛上,并且只允许有一个人陪伴他,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来自新泽西州雷德班克农村的名叫乔治·希恩是可能性最大的人选”。就是这位乔治·希恩,45岁之前还只是一个医学博士、心脏病医生和12个孩子的爸爸。在一次打网球不慎骨折后,他打算试试自己还能不能跑步。结果,在此后20多年里,他参加了60多次马拉松赛事,创造了50岁以上老年 1英里跑世界记录,他的《Running & Being》(中译名《跑步圣经》)连续14周入选《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先后印刷20版。

    类似希恩先生这样的业余强人已经成为新的时尚。前后两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小布什都是跑步爱好者。克林顿的白宫生涯包括每周跑步5天,为了避免非议,当选后放弃了一直喜欢的日本跑步鞋,Newbalance借此名声大噪。被称为“跑步痴”的小布什1993年在休斯顿马拉松上,跑出了3小时44分钟的不错成绩,当选后他所到之处,都必须放置跑步机,包括“空军一号”。美国outside杂志不久前做了一次“最健康男人”评选,所有入选者都有着一份正常工作,同时也是某项运动的超级发烧友。一位西雅图市的全职民事律师,在4年时间里跑了40次距离超过100公里超级马拉松,2007年在最严酷的“Hardrock 100”(全程约161公里)极限耐力赛中获得了第27名;一位27岁的科罗拉多青年,在没有任何教练、甚至没有训练计时表的情况下,获得了2007年美国山地跑冠军大奖赛冠军和美国越野跑挑战赛冠军,在不参加比赛的时候,他是一家酒店和餐厅的服务生,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

    在业余跑者中,有一类可以称为“数字派”。对他们来说,能够精确记录心率和速度的芬兰polar表 和手机笔记本一样重要。他们有严格的跑步计划和详细的记录,每周跑几次,每次跑多远,每公里速度多少,每个月跑多少公里,一一有案可稽。在参加类似北马这 样的公开赛事时,他们有明确的成绩目标,并仔细地落实在速度分配表上。在这些人中,居然有人能够在高手云集的波士顿马拉松上,跑出每英里时间差不超过5秒。如此的严谨和自律,即使职业运动员也不过如此。

    与数字派相比,感觉派认为跑步不是竞赛而是娱乐。他们更重视跑步过程的主观体验,以“跑得舒服”为目标。我就是感觉派的一员,虽然也希望跑得更快更远,但更远更快从来不是让我走上跑步机的终极目标。与如何在每次跑步或每个赛事中如何分配速度相比,腓肠肌的轻微颤动更值得牵肠挂肚。每周跑3或4次,每次10公里,每月一次半程马拉松,每年两次全马,是我为跑步设计的唯一一组数字指标。

    数字派的天敌是运动损伤,所以很多职业运动员不得不盛年隐退;感觉派的地狱是人性中懒惰的一面,所以很多一时性起的爱好者难以把运动能力延续到老年。大多数业余跑者的个人最好成绩都不如职业运动员,但如果把这场较量拉长到整个一生,随着年龄的增加,业余选手的胜面越来越大。前面说过的乔治·希恩,他在61岁这年跑出了马拉松人生最好成绩3小时零1分。

    转自:北京老黄_新浪博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