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较大范围内狩猎和找寻食物,200万年前的类人猿开始学会奔跑。在发展适合奔跑的身体特征过程中,人类渐渐丧失了那些有利于爬树的特质。美国科学家认为,牺牲生活在树上的传统能力,换来适合奔跑的一些特质,推动了现代人体体形的塑造过程。

      和猿类相比,人类腿更长、手臂更短,臀部也更大,而这些特征恰恰使得人类善于奔跑。腿长,步幅可以跨得很大;手臂短,有助于在跑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大骨盘,可以更好地缓解奔跑过程中产生的震荡。科学家甚至认为,如果自然选择不利于人类奔跑,我们现在看上去可能还会很像猿类。那些跑不了几百米就气喘吁吁的人,是不是辜负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奔跑能力?

      政要明星都爱跑

      有些人认为,跑步既单调又机械。殊不知,就是有人喜欢这种简单的运动。刚刚在斯诺克世锦赛夺冠的奥沙利文认为,斯诺克带给他心理的疲惫要远远大于身体,跑步却是最纯粹的放松,“我发现了跑步的乐趣,这成了我最大的爱好。”

      在洛杉矶比华利山的“星光大道”,每天清晨或傍晚,都可以看到慢跑的帅哥美女,其中更是不乏好莱坞明星。而他们的总统布什,则每周跑步4至5次。短裤、背心、iPod,总统的跑步装备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

      常慢跑“年轻”骨骼

      跑步能锻炼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持续有效的慢跑还能起到消耗能量、减少脂肪的作用。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院专家研究发现,慢跑还能使骨骼“年轻”。

      研究人员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骨骼变化作了对比检查,他们分别是千叶县41名年龄30岁至80岁经常慢跑的会员,以及平时不太爱运动的86名男女。最后发现,慢跑者的椎骨、股关节、腿骨和臂关节等部位的骨骼密度,均比不运动者高40%左右,这种骨骼密度接近二十几岁的骨骼状态。就男性而言,在一周内慢跑距离越长,其骨骼密度越高。至于女性,骨骼密度的高低与慢跑的历史长短有直接关系。只有对慢跑持之以恒者,才可能取得与年轻人骨骼密度相当的效果。

    转自:搜狐体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