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桥,48岁,业余马拉松名将,原新百伦签约选手,2011北京马拉松创造个人PB2小时37分。

  我人生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五年的军队生涯。那时候我还年轻,只有十七岁。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草原的小镇,父母双亲本分勤劳,遭遇不平事也能默默隐忍。而我年少气盛,嫉恶如仇,对于未来满怀一腔热血。离家参军的那一年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混出头来,回报母亲,才能回家!”

  五年的兵营生活给我打上了鲜明的精神烙印:重视荣誉,有上进心,勇于担当。这一切深刻地影响了我此后大半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无论生活遭遇多少坎坷,这都是我始终坚持不渝的原则。

  我是一个兵,我相信,决定开始做一件事,就绝不能半途而废。我第一次踏上马拉松赛道是在2008年的北京马拉松。和许多初次跑马的人一样,那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比赛,支撑我到终点的只有一个信念:“当兵的,踏上起点,就要到达终点。”

  我是一个兵,我信奉拿破仑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生的初马,我的完赛成绩是3小时05分,说实话,我很气馁。和拿到奖牌的 运动员相比,我的成绩什么也不是。但很快我就振作起来,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推动着我,我开始查阅资料,日夜琢磨,接触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体 育教练,向他们学习,和他们做朋友,同时自己着魔似的训练。终于在2011的北京马拉松赛场上跑出了2小时37分的成绩,当年我已经45岁。

  因为热爱马拉松,我认识了许多年轻的马拉松爱好者,他们有的漂在北京,只有二十出头,生活虽然艰苦,却依然利用一切条件,坚持自己的梦想。有时 候我看着他们,感觉就像是老兵看着新兵。兵营最讲究“传帮带”。也许我很傻,但是面对这些年轻的脸,我确实能感受到自己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我今年已经48 岁,深知年龄给运动员带来的无奈。而他们还那么年轻,他们可以创造属于他们的辉煌,我真心盼望他们跑出PB,为生命留下可圈可点的回忆。我对孩子们有感 情,总是牵挂他们,尽可能的帮助他们。他们也以刻苦训练和一次一次提高的成绩回报我。有时候,他们要上赛道,我彻夜难眠。我的一个挚友曾经半开玩笑地埋怨 我:“田哥,你别想那么多行吗?我看你就是操心的命。”

  我理解那些热爱马拉松但不追求成绩,只为乐趣的跑马者,作为一名业余马拉松教练,我愿意帮助所有热爱跑步的人更科学地训练,更享受地奔跑。但我 更尊重那些为了成绩刻苦训练的业余跑马者,那种对突破自我的渴望,对荣誉感的渴求,为了克服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坚持训练的毅力,为了自我超越而洒下的汗水与 泪水,甚至承受的伤病与痛苦……我都感同身受。

  有时候,我也会心怀忐忑。我的马拉松生涯并不算长,只有六年,我不过是一介草根跑者,是否能够承担这么多跑友的信赖?每当自我怀疑的时候,我会想起我是一个兵,是男儿就要敢于承担。我带过4年新兵,那时我曾发誓,一定要带出有血性的兵。如今我是业余马拉松教练,我一样要带出有血性的跑马者。因为 我坚信,踏上跑道是一种选择,离开起点是一种勇气,驰骋赛场,为追求一种胜利。

  (光明网记者刘畅 采访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