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圣火正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它使实现百年梦想的13亿中华儿女和海外 华人华侨受到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感受到奥林匹克运动的光辉,振奋了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受到一次最广泛的奥林匹克教育。“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的口号正在深入人心。 我们所追求的这个高尚的梦想就是奥林匹克理想,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社会。这和我们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我们将长时间浸沉在这现实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刻,我们也从奥运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奥运会总有闭幕的一天,但奥林匹克精神应该永远 存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想把奥林匹克精神世世代代传承和发扬下去,使奥运圣火在人们心中永不熄灭,使人类的宝贵遗产为振兴中华和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唯一的 途径就是从现在起,继续坚持奥林匹克教育。

为此,今天我们探讨如何在我国继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想谈以下4个问题:什么是奥林匹克教育;我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现状;奥林匹克教育的现实意义;奥林匹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什么是奥林匹克教育

我在网上粗略地浏览了一下,发现大家对奥林匹克教育的准确含义并不十分清楚。有人把凡是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活动都说成是奥林匹克教育,例如把环保教育也作 为奥林匹克教育的案例。当然环保与绿色奥运有关,但这不能算是奥林匹克教育的主题。严格地说,奥林匹克教育就像我们所熟知的共产主义教育一样,应该称之为 奥林匹克主义教育。

应该承认,奥林匹克教育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教育,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奥林匹克教育是可以包括奥运会的一切活动,如圣火传递、开闭幕式、文艺表演、各 种比赛、科学会议、新闻报道和大众体育等等,我们从中都可以获得奥林匹克知识和教育。对青少年来说,优秀运动员是他们追求的英雄和明星,他们的事迹和表现 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时代不同了,这比他们学习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更容易接受和效法。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狭义的奥林匹克教育。

我们都清楚,《奥林匹克宪章》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大法,是各国和各地区奥委会必须遵守的规则。《宪章》第31条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使命和职责中规 定:“在全国体育活动范围内,宣传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原则,尤其在中小学和大学体育教学计划中促进传播奥林匹克主义。负责建立致力于奥林匹教育的机构,特 别要关心国家奥林匹克学院和奥林匹克博物馆的建立和活动以及与奥林匹次运动有关的文化活动。” 这里问题很清楚,决不是什么都是奥林匹克教育,他的核心内容是传播奥林匹克主义。这也不是为了举办奥运会的宣传需要的权宜之计,而是每一个国家或地区奥委 会经常性的长期任务。同时我还要介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皮埃尔·德· 早在他100年前创立奥林匹克主义学术的时候,他就预言:“也许某个时候,巴黎大学会把奥林匹克主义的课程列入它的教学大纲。”今天这个预言不仅实现,而 且大大超过他的愿望。

奥林匹克主义(Olympism)是一门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他涉及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群。现在国际上 有人称之为奥林匹克学(Olympic Science),它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体系。正如历史上许多革命导师或科学家一样,顾拜旦在生前并没有就此发表 专门的论著,而他的思想体现在他的诸多著作和演讲中,也体现在他亲手制订的《奥林匹克宪章》中。几经修改的新《宪章》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指出:“现代奥林匹 克主义是皮埃尔·德·顾拜旦创立的。”我们后人有责任把他的学术思想系统化,形成一门科学,这是奥林匹克教育所必需的。

目前在国际上有一批学者潜心研究奥林匹克主义并发表了大量著作。我国在1993年出版发行了第一本奥林匹克教材《奥林匹克运动》,2005年进行了修订。 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作序时说:“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的。” 何振梁在序言中说:“奥林匹克运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需要人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总结和传播。 因此,在高等体育院系开设奥林匹克运动课程,无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还是对新时期人才的培养都是有意义的。”

我们往往误以为奥运会就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部,其实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为载体、教育为核心的国际文化运动。《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是五 个连环,它涵盖五大洲,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是经常的、普遍的,其最高层次的活动是使世界上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盛大的体育节日上欢聚一堂。”由此 可见,奥林匹克运动应该包括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经济和大众体育在内。因此建立奥林匹克学科,继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北京奥运会后的长期 任务。也是使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扎根,发挥北京奥运会后继效应的必要措施。

我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现状

我认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正规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应该从1993年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出版《奥林匹克运动》教材算起。我曾有幸参加了这本教材的编写工 作,当时由北京体院牵头,上海、武汉、成都、天津等体院的几位教授参加,历时5个月,集体完成了中国第一本奥林匹克教材。国际奥委会对于这本教材十分重视 和支持,萨马兰奇主席亲自为全书和各篇写序并亲自来北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隆重的首发式,与作者一一握手表示感谢。据称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关于奥林匹克 运动的著作、讲义和专题论文,但如此系统的体育院校教材还是创举。与此同时,国家体委系统的体育院校首先开设奥林匹克运动的必修课,其他体育师范院校体育 系也纷纷开设选修课或讲座。同年暑假,在北京体院举办了教师培训班,为开展教学工作做准备。

尽管1993年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未获成功,但国内的奥林匹克教学与研究活动依然蓬勃开展。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1993年在北京体院举行的奥林匹克 研讨会,这是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言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官员40人,我在会在作了《论奥林匹克主义》的报告。后来相继有国家体委科研所、北京 体育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等单位成立了奥林匹克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每年都举行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北京申办委员会和中国 奥委会在2001年和2002年元旦召开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暨顾拜旦诞辰纪念报告会,我在这两次会上做了顾拜旦生平和他的不朽诗篇《体育颂》的主题报告, 并呼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与研究。这些对于促进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北京市教育局也响应号召,成立了奥林匹克教育领导小组,在中小学开展了奥林匹克教育,除了按教材教学外,还建立了奥林匹克教育网站,开展了许多 生动活泼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北京市在2008年2月,下达了《北京市中小学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工作要点,举行了赛时奥林匹克教育工作会议,同 时建立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从每区一所发展到200所,全国建立了556所,其中小学152所,中学404所。上海还举办暑期奥林匹克夏令营。值 得庆幸的是北京中小学的奥林匹克教育已经从市区向郊区发展,普及面逐步扩大。这是北京组委会和教育部在全国4亿青少年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成果。

2006年7月12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了奥林匹克教育国际论坛暨奥林匹克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众多的国内外奥林匹克教育专家就奥林匹克教育的国际现 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讨。此外还有许多奥林匹克教育的国内外学术活动相继召开,无疑这对于奥林匹克教育的健康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奥运会各地50多万志愿者的培训内容包括奥林匹克教育,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教育途径。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北京奥运会前已出版有关奥运的书籍 和教材达百种之多。央视先后播放了大型纪录片《中国奥运往事》和《我们的奥林匹克》。除了国家兴办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外,在奥运申办成功7周年之际,民办的 北京精诚奥林匹克教育博物馆也已开幕。这些都将有助于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为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动教材。总之, 尽管我所掌握的材料很不全面,但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奥林匹克教育已达到空前规模。奥运会后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理解奥林匹克教育的意义,研究长期继续开 设课程和普及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这项工作更有效地进行下去。

奥林匹克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非常担心,在北京奥运会后,人们就会淡忘或忽略奥林匹克教育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许多奥林匹克研究机构会烟消云散,那就是我们对奥林匹克精神文化遗产的丢 弃与损失。我们如何使奥林匹克教育持之以恒,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为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是我们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认为,继续坚持奥林匹克教育至少有以下现实意义:

1.从古希腊奥运会的历史了解人类文明的进化与欧洲古代教育思想。古希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欧洲文明的摇篮,他对世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今 天提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实际上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提出来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古希腊的教育制度是把体育和文化学习紧密 结合,甚至学校就建立在竞技场,目的为了培养能文能武的青年一代,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精英,为保卫和建设城邦效力。这种全面教育的思想就包含素质教 育的因素。我们通常说素质教育应该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古希腊的教育制度恰恰能使三者合一。这是我们今天教育改革和开展素质教育应该认真研 究的课题。

2.奥林匹克教育是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大家都很熟悉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它原是巴黎一所中学的校训,他的含义决不止是运动能力的提高, 而是一种不断向上、不断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竞争对我们每个人都是终身的考验。我们只有通过体育锻炼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才能 更好地树立这样的人生哲学。正如顾拜旦所提出的:“对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

3.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我们应该把奥林匹克教育看成是青少年的精神食粮。奥林匹克精神应该包括重在参与、不断奋进、公平竞赛、团结友好、无私奉献等高贵的 思想品质。如果我们把这些精神贯穿在青少年的日常思想和行动之中,那我们的国民素质就会大大提高,民族振兴就大有希望。

4.学习运动员的崇高志向和优秀品质。青少年善于模仿,他们也有追星的热情。所有世界上的优秀选手,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获奖的胜利时刻,也不能只看到他们 的广告形象。无论中外选手,他们从启蒙训练到成才,要经历多少艰辛,流过多少汗泪,甚至要忍受巨大的伤痛。我们要让大家学习他们为国家、为事业奋斗的自我 牺牲精神。由于时代在发展,运动员的先进事迹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更能启发他们的上进心。

5.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是一切体育的基础,也是未来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可靠基地。北京奥运会和奥林匹克教育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和 发展会带来积极的成果,而对学校体育尤其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不仅是会在全社会对体育的认识有很大提高,从而对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 而且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将空前高涨。记得顾拜旦讲过一个小故事,当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后,他到希腊一个美丽的小岛去参 观,看见一帮孩子在做模仿奥运会的游戏,他十分感动。他认为奥运会已深深扎入儿童的心中,未来不可限量。此外,今后我国的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一定会改 变,学校将承担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任务。美国参加奥运会有60%的运动员来自大学和高中,这也是我国体育改革的方向。

6.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国际文化运动。我们在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时决不能停留在体育竞赛的层次,要看到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价值。奥林匹 克运动的宗旨是要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这就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如果我们教育青少年都能树立这样的远大理想,就会与共 产主义教育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总之,如果我们继续坚持奥林匹克教育,持之以恒,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奥林匹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尽管奥林匹克教育在我国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但我认为还很不成熟,基本属于摸索阶段。因此,为了能使教学正规化、制度化、经常化、普遍化,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提几点想法,与大家商榷,供有关部门参考:

1.中国奥委会要敦促教育部制定奥林匹克教育的长期规划,使奥林匹克教育列入正规教育课程和教学大纲,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体育系应在高年级设必修课,每周 两课时。一般院校可设选修课或讲座,每周一学时。中小学可将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内容收入《品德与生活》的思想教育课。鼓励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体育系招收奥 林匹克专业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2.中国奥委会应尽快成立奥林匹克学院,成为推动奥林匹克教育和研究的学术机构,协调全国的研究力量,进行经验交流,担负指导和协调全国各奥林匹克研究单位和研究课题的规划,定期举行奥林匹克教育研讨会,出版有关学术著作和刊物。

3.由于奥林匹克教育课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知识面必须拓宽,因此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定期举办假期或网上培训班,大力培养专业师资并编写各类教材,包括影视教材。

4.建立健全奥林匹克博物馆,免费向教师和学生开放。使博物馆成为奥林匹克教育的学习与宣传基地。博物馆建立奥林匹克教育网站,收集所有资料,包括国内外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纪录片和相关资料,供学术研究和教学使用。

5.《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在奥林匹克教育方面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可开辟《奥林匹克教育教学与研究》专栏,约请专家撰写系列教学提纲,以供教师教学参考和学习,同时发表教学研究心得,及时交流经验。

6.建立考核与奖励制度,学校要定期检查奥林匹克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创新者给予奖励。开展不力者给予批评。

以上是我仅仅想到的一些意见,这是一个比较重大的现实问题,目前还没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也许还没有来得及提到日程上来。我认为,北京奥运会后,我们 一定要继续坚持奥林匹克教育,使奥运圣火永驻神州,使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否则我们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努力只能是昙花一现,这是值 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来源:圣火-我的搜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