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的提法值得商榷

最近在报刊上累累出现“后奥运时代”的提法,似乎很新颖,甚至在个别研究生的论文中也有如此提法,我感到有商榷之必要。我们都清楚,这里“后奥运时代”是指北京奥运会后的时期,但我认为用“后奥运时代”不太妥当,也不够准确。

把奥林匹克教育坚持下去

五月初,《中国学校体育》的三位年轻朋友来访,我们谈了关于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看法,他们整理成文,在6月号发表。我同时也在我的上期博客里发表了。我认为在北京奥运会前夕,讨论和宣传这个问题显得特别重要。

关于建立奥林匹克学的思考

   二十世纪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兴起的年代,但自中后期以来,这一趋势发生了明显变化,进展放缓,出现了饱和现象。许多前沿科学前 锋受阻,智力必然横向转移,于是出现一大批交叉科学群,或称为边缘科学或综合科学群。根据科学学的论断,科学的突破点,往往发生在社会需要和科学内在逻辑 的交叉点上。例如今天的城市科学、海洋科学、能源科学、空间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等等,都是这一发展的结果。而我们的 体育科学也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是典型的交叉科学。所谓交叉科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而且也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部的交叉。以体育科学为 例,它已逐步形成科学体系,包含体育自然科学、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管理科学三大组成部分。根据欧洲理事会体育发展委员会的统计,在2307篇体育科研的论 文中,体育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的频率是相当可观的。例如运动医学与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人类学的交叉;体育社会学与运动心理学、体育教育学和体育管 理学之间的交叉。这在我们的体育科学研究中已司空见惯,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多种学科来进行体育科学研究。

让我们重温顾拜旦的教导

刘翔因伤退赛的不幸消息,使全世界关心中国体育发展的人都感到震惊和惋惜,对于我们中国体育界更是件令人痛心的事件。从中央到普通老百姓,都纷纷表示慰 问,甚至有人为他流泪。但从网上和我的几位老朋友又传来另一种使人难以置信的信息,使我们更加痛心。且不论这些消息来源是否可靠,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事 实,那就是刘翔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实在太大了。我想这是合乎逻辑的。首先是来自全国人民期望的巨大压力,其次是广告商给他的压力,再其次它的对手古巴小将罗 伯斯这一时期的优秀成绩给他带来的压力。这三重压力就像是三座大山,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尽管他口头上还是豪言壮语,但谁能知道他内心究竟在想些什么。从这 一点来看,他的伤痛不仅仅在跟腱上,而是在内心深处。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他的东山再起只是一句空话。

继续坚持奥林匹克教育

奥林匹克圣火正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它使实现百年梦想的13亿中华儿女和海外 华人华侨受到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感受到奥林匹克运动的光辉,振奋了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受到一次最广泛的奥林匹克教育。“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的口号正在深入人心。 我们所追求的这个高尚的梦想就是奥林匹克理想,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社会。这和我们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征服了命运——读顾拜旦《奥林匹克回忆录》

前    言

     大概在1995年夏天 ,国际奥委会交流中心给我寄来一批研究顾拜旦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一本顾拜旦的《奥林匹克回忆录》英文本。我在《顾拜旦体育思想研究》和《顾拜旦与奥林匹 克运动》的系列论文中多次引用了其中的章节,也曾和几位年轻朋友商量翻译出版这本《回忆录》的愿望。庆幸的是在北京奥运会的推动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终 于出版了国际关系学院刘汉全教授的译著。译文非常流畅,文字优美准确,可读性很强,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这是我们体育科学界的幸运,更是奥林匹克研究工作者 的福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