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中国学校体育》的三位年轻朋友来访,我们谈了关于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看法,他们整理成文,在6月号发表。我同时也在我的上期博客里发表了。我认为在北京奥运会前夕,讨论和宣传这个问题显得特别重要。

我们翘首以待的奥运盛典就在我们眼前了,人们日夜盼望的奥运圣火即将在华夏首都的奥林匹克体育场熊熊燃烧,它将照亮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的梦想就是要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不但期盼北京奥运会要开的精彩,开得出色,开得安全,开得成功,而且我们会自然地想起奥运会的后继效应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仅仅是为奥运会欢呼、激动一阵子呢,还是要让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扎根、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成为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精神食粮?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也是非常迫切的问题。

在我脑海里常常浮现一位外国学者恳切的忠告,那是在我们刚刚申办成功的时刻,韩国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姜信杓(biao)教授来访,当时北体大的任海教授和我接待了他,他非常诚恳地谈了他对举办奥运会的体会和教训,他是汉城奥运会组委会的重要成员,参与设计和筹备工作。他很有感慨地说,汉城奥运会的筹备工作是很充分的,仅仅开幕式就准备了3年。奥运会开得也很成功,但遗憾的是奥运会后就冷冷清清,烟消云散了。这个教训值得中国吸取。他第二次访华是在北体大建校50周年举行的奥林匹克论坛上发言,他强调要把奥林匹克教育坚持下去,并建议在山东曲阜孔子家乡建立奥林匹克学院,成为永久性的中西教育文化交流的场所。虽然时过境迁,但他当时的谆谆教导仍然历历在目。我从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出他们的赛前宣传是很到位的,1986年我在温哥华参加国际比较体育学术讨论会,大会组织我们参观了当时正在温哥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当我们走近韩国馆时,就被他们的汉城奥运会的宣传所吸引,大门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吉祥物大老虎,馆内充满了奥运会场地的图片,使人感受到韩国正在为举办奥运会而不遗余力。事实证明,汉城奥运会对提高韩国的世界影响和国际地位起到了不可泯灭的作用。

为了使我们大家对奥林匹克教育有进一步的理解,我认为有必要引经据典,谈谈它的来历和价值。首先我们知道,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奠基人皮埃尔·德·顾拜旦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严格地说他是一位教育改革家。他的年轻时代和退休后,一直从事法国和欧洲的教育改革工作,这对世界近代教育的发展史都有重要影响。顾拜旦的功绩在于它推广了被称为现代体育之父的托马斯·阿诺德所创立的教育制度,也就是19世纪初在学校教育中增加了体育教学。这是现代教育划时代的创举。也就是说使体育活动从社会进入学校,然后体育又从学校进入社会,这是现代教育的一次革命。现在我们看来很简单,但在当时要把体育列为学校课程却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包括学生家长也不同意。所以这一改革是很艰难的。顾拜旦几次访问英国,他先后在1888年和1889年出版了介绍英国教育制度和如何在法国开展教育改革的论著。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终于获得法国政府的支持,使教育改革首先在法国实现,然后又推广到欧洲各国。在此基础上,他从访问希腊的奥林匹亚得到启发,由于他对古代欧洲历史很有研究,认为只有恢复奥运会才能使青年一代更好地受到体育教育,所以他把通过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来教育青年成为他教育改革的继续。所以我们必须认清,顾拜旦恢复现代奥运会是从教育出发的。他自己在晚年也承认这一点。

我们不妨引用几段顾拜旦的话来了解他对体育教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作用的看法: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的正式报告中,他说:“多年来我曾研究过英美青年的学校生活。虽然我可能在许多方面批评英国公学进行的教学,但没有理由怀疑他们对体魄和品德所提供的教育。……这是适应现代需要对希腊文明的最独特的应用,使体育成为德育工作的要素。”

1908年,顾拜旦在英国政府举行的宴会上发表了著名演说,他说:“体育具有高度的教育价值,是人类追求完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年他在《双周评论》上发表文章说:“奥运会是使我们今天的年轻人进步和健康的基石.”

1912年,他在斯德哥尔摩第5届奥运会闭幕式的讲话时说:“首先人们必须高度意识到,体育能够而且必须在伟大的现代民主范围内追求双重作用:即从古代体育继承下来的促进人的平衡的作用和中世纪骑士精神继承下来的社会教育者的作用。”

1920年在国际奥委会第18次会议上的致词中说:“今天,当对金钱的贪婪导致万恶横流,煽动可耻破坏,现在危及由那些牺牲者和勇敢的英雄主义所赢得的自由时,当良心似乎失去公正时,当忠诚被削弱时,当务之急应该为青年开办一所实践骑士精神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青年们将懂得胜利依靠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依靠正直和忠诚的无私奉献。这所学校就是体育运动。”

同年他在比利时《体育画刊》上发表文章说:“第7届奥运会的贡献在于:它向世界表明现代奥运会在加强教育、道德基社会朝气方面所显示出来的勃勃生机。”

1927年发表的《告世界青年书》中,他说道:“在我们这个充满如此多的机会,但也遭受如此多的堕落危险的当今世界中,奥林匹克主义可以成为培养道德高尚和心灵纯洁以及锻炼身体耐力和力量的学校;但是,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们要不断把你们的荣誉和公正的观念提高到你们体力的水平。未来属于你们!”

我们读了以上这些教导,一定能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在于教育。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我很赞同这样来界定奥林匹克运动,即“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为载体,教育为核心的国际文化运动”。我在教学研究中也曾用一个最简单的公式来概括,即:奥林匹克运动 = 体育 + 文化 + 教育。换而言之,单纯的体育构不成奥林匹克运动,必须使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才是奥林匹克运动。我的这一认识来源于《奥林匹克宪章》。《宪章》基本原则第 2条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为原则的生活方式。”《宪章》基本原则第6条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的奥林匹克精神来教育青年,从而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宪章》第31条还规定:“在全国体育活动范围内,宣传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原则,尤其在学校和大学体育教学计划中促进传播奥林匹克主义。负责建立致力于奥林匹克教育的机构,特别要关心国家奥林匹克学院和奥林匹克博物馆的建立和活动以及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活动。”

由此可见,奥林匹克教育对每一个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国家(地区)奥委会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也不是仅仅为了举办奥运会的权宜之计,它是一项《宪章》规定的任务。各国奥委会必须遵守。我们必须认识到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然,对于一个奥运会举办国来说,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1 罗格主席参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学生表演抖空竹

一位博友在我博客的评论中说:“平民奥林匹克主义才是顾拜旦的原意。青少年的奥林匹克教育决不仅仅由体育教师来承担.。”我认为这个说法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奥林匹克教育绝不仅仅是课堂教育,它是一种社会教育。这里我想就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谈一些看法。

我们可以把奥林匹克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部分,所谓广义的奥林匹克教育体现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全过程,应该包括奥运会、大众体育、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经济、奥林匹克传媒等等。说到这里是我想起两件难忘的小故事:一是顾拜旦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他和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是好朋友,当罗斯福年青时在美国一个城市当警察局长,他提倡开展体育活动,结果这个城市的犯罪率明显下降。另一个故事是出自体育界前辈张咏先生翻译的一本《世界体育史》,他介绍在辛辛那提监狱里有一次举行橄榄球比赛,这项运动是很激烈的,当时一个凶残的杀人犯在场上很文明,很守规则,赛后监狱长就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在球场上那么规矩,他忏悔地说:“如果我早些参加体育活动,就不会到你这儿来了。”这两个小故事正好说明体育在改造人、教育人中的特殊作用。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对普通人来说,体育是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催人向上的人生哲学。我倒没有读到顾拜旦有“平民奥林匹克主义”的提法,但他虽然是贵族出身,但他十分重视体育的大众化。他曾说过,过去体育活动主要在有闲阶级中开展,他要把体育推广到小资产阶级中去,最终要使无产阶级获得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他在晚年极力提倡工人教育,主张开办工人大学。1919年他首先提出“一切体育为大众”(All sports for all)的口号。后来在世界广泛开展的“大众体育”就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们认为顾拜旦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民主思想的熏陶,他的体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我们说奥林匹克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实际上在我国已经开展,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物。我们在北京和其他举办城市到处可以看到“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标语,所谓讲文明就是讲精神文明,而树新风就是要树立新的风尚,政府号召开展“排队日”、“让座日”和一些必要的处罚,这些都应该看成是广义的奥林匹克教育。但我们更集中地体现在奥林匹克运动本身,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圣火传递已经家喻户晓,通过传媒,几乎人人参与,为什么人们对圣火如此向往,如此钟爱,如此疯狂,因为圣火是一种象征,它代表光明、代表和平、代表正义、代表团结、代表友谊,、代表进步。总之它代表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理想,是人类追求的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再说开闭幕式,是体现中西文化交融的一次壮举,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国都要展示他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科技成就,我们当然也不例外。大家从开幕式中会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并在精神上受到一次洗礼,使我们思想境界从自豪中得到升华。这是我们千载难逢的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机会。

再说在竞赛过程中一定有许多动人的事迹。我们通常都喜欢去关心优秀运动员的生活细节,其次就是那些铺天盖地的广告,其实运动员的超越自我、刻苦训练才是可歌可泣的诗章。就以刘翔和邓亚萍为例,他们的成就完全是靠在教练潜心指导下科学训练的结果,有谁知道他们从少年到成才吃过多少苦,留过多少汗,受过多少伤病和心理压力的折磨。我们应该宣传他们的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历史。而不要仅仅宣传他们站在领奖台的荣誉时刻,或用新闻猎奇的报道去干预他们的生活。应该多多宣传他们取得成功的艰苦奋斗的历程,这正是我们今天青少年一代所需要的精神食粮。我们要提倡学习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和雷锋等英雄业绩,但对20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来说,运动员的事迹更接近他们的生活,更容易学习,何况追星已成为青少年的时尚。

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集中体现,古代和现代奥运会的历史就有大量的教材,同时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徽记、会歌、标志、会旗、格言、口号、招贴画、吉祥物、邮票和纪念币等等都有它们的艺术和思想内涵,宣传它们有利于大家更深刻地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从而能正确地领会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与教育价值。我想对于广义的奥林匹克教育可以想得宽一些,教育的面也要广一些。

至于狭义的奥林匹克教育,我常常想,我们说共产主义教育是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其实奥林匹克教育就应该是奥林匹克主义教育。奥林匹克主义 (Olympism)在《宪章》中明确指出“是皮埃尔·德·顾拜旦创立的”一种学术体系,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经验总结和行动指南。“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奥林匹克主义看成是人类追求理想社会的一种学术理论和行动纲领。通常一种学科的建立要求有3个要素:一是要有该学科的知识体系;二是要有学校设立该学科的课程;三是要求有该学科的国际学术活动。奥林匹克主义的传播已具备这3个条件,因此我们应该承认奥林匹克主义已经是一门属于社会人文科学的一门学科,可以称之为“奥林匹克学”(Olympic science)。

自1993年我国出版第一本奥林匹克教材《奥林匹克运动》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课堂教育和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目前不仅这本教材已经在2005 年进行了修订,而且为了适应课堂教育的迫切要求,国内相继出版了一大批教材和论著,供中小学用的简易课本已在全国发行。可以说奥林匹克的课堂教育在我国已达到空前规模。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同时在一些基础较好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都开设了研究生专业课程,不少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做出了很有水平的论文。有几所奥林匹克研究机构也开展了学术研究和举办奥林匹克论坛。这些无疑对于奥林匹克学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敢于大胆地说,我国目前的奥林匹克教学与研究已经可以达到国际水平。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存在的弱点与不足。首先是资料来源十分匮乏,国外文献翻译极少,而且质量难以保证。包括目前发行的《宪章》都有个别值得商榷的地方。其次国内学者往往受到语言限制,不能读到原文,目前正在组织力量翻译一些原著,但远水不解近渴。再次奥林匹克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体育社会科学知识,仅仅照本宣科不会引起学生兴趣。这就需要授课老师至少通晓世界体育史、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体育伦理学和体育美学,否则你将难以把课讲的有声有色。同时对历届奥运会的历史与社会环境都要有一般性的了解。正如上面我提到的那位博友的意见,奥林匹克教育绝非仅仅是体育老师的教学任务。

最后,我想就如何进一步在我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谈一点希望和建议:

1.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要求,在中国奥委会下应建立奥林匹克学院,我曾为此向体育总局领导提过建议,但没有下文。据说有一次萨马兰奇问过此事,当时也支吾过去了。实际上是对此认识不够,甚至误解。有人以为建立这样一个学院岂不与北体大重复了吗?其实这个学院,包括国际奥委会的学院,只是一个组织研究的学术机构,并非是我们意识中的学院。按中国的习惯,可称之为学会也未尝不可。它的任务是协调和组织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学术活动,当然包括奥林匹克教育在内。如教材的编写与修订,课程的设置,教师的培训,定期举办学术活动,与国际学术交流,出版学术刊物和著作,协调国内外学术研究,媒体宣传和科普工作等等。据报道,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奥林匹克学院。我们已经落后了,如果说因为筹备北京奥运会顾不上的话,我希望奥运会后赶紧建立起来。听说北京体育大学就愿意承担这一任务,看来成立并非是办不到的事情。同时,在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在北京建立了好几所奥林匹克研究单位,我希望这些单位不要仅仅是应运而生,又应运而灭。

2.建立和充实奥林匹克博物馆,这也是《宪章》规定的任务。我们有体育博物馆,听说北京组委会也打算建立北京奥运会的博物馆。我认为应该把博物馆看成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基地,集中办一所像样的博物馆,把从古代到现代的许多珍贵奥林匹克文物收藏起来,公诸于世,哪怕是复制品也好,这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

3.认真总结我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经验,根据国情,如何使奥林匹克教育内容列入中小学思想教育课本,编写一批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奥林匹克故事,特别是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事迹,号召他们学习运动员体现的勇于竞争、敢于胜利、超越自我、勤学苦练、无私奉献和为国争光的奥林匹克精神和高尚情操。同时鼓励和支持体育专业研究生从事奥林匹克研究及有关的翻译与著作出版。

我们日夜盼望的北京奥运会就在眼前了,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有人说得好,我们抗震救灾和举办奥运会两不误,这就体现我们振兴中华的决心和力量。作为体育理论研究工作者,我们应该有超前和忧患意识,想到北京奥运会后该怎么办,更有责任献计献策。我认为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如果要使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理想在中华大地上扎根,必须把奥林匹克教育坚持下去,这就是我的最大愿望。

来源:圣火-我的搜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