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奥运金牌之路─见证奥林匹克精神38堂课》书籍摘录:金牌选手致胜F.O.C.U.S.策略

《我的奥运金牌之路─见证奥林匹克精神38堂课》书籍摘录:金牌选手致胜F.O.C.U.S.策略

“当机会呈现在眼前时,若能牢牢掌握,十之八九都可以获得成功而能克服偶发事件,并且替自己找寻机会的人,更可以百分之百的获得胜利。”──美国着名人际关係学大师 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

温故而知新——访熊斗寅先生谈心中国最初接触奥运始末

采访者按熊斗寅先生1926年出生于江苏扬州。 1950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法学院经济系,长期从事国际联络、体育信息、科研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现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老教授协 会奥林匹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编委。曾任中国科协研究培训中心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杭州 大学、扬州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名誉理事;国家体委战略委员会委员,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专著有《体育现代化》、《比较体育》、《熊斗寅体育文选》、《圣火在燃烧》和回忆录《冲浪人生》以及合著25本。多 年来,他在奥林匹克理论研究方面建树颇多,曾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教材的编写工作,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开辟《奥林匹克教育讲座》和《奥林匹克理论系列 讲座》专栏。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先后播送了他的访谈录和《奥运漫谈》节目等。本文系本刊专访,根据录音整理,经本人过目。

《体育颂》启示录

通过我们学习顾拜旦的《体育颂》能得到哪些启迪呢?首先提高了我们对体育的认识,同时也使我们对奥林匹克运动有更深刻的理解。因为奥林匹克运动正是以体育 为载体,教育为核心的国际文化运动,这一点从3月24日在奥林匹亚举行的圣火点燃盛典可以清楚地看到,那隆重而恢弘的场面,充分显示奥林匹克圣火的古希腊 神圣传统,几乎所有的体育界领导人的发言都赞扬了奥林匹克运动对促进世界和平和社会公正的特殊意义,它的文化价值远远大于体育价值。奥林匹克理想追求的是 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这就是体育在国际社会所起的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后奥运时代”的提法值得商榷

最近在报刊上累累出现“后奥运时代”的提法,似乎很新颖,甚至在个别研究生的论文中也有如此提法,我感到有商榷之必要。我们都清楚,这里“后奥运时代”是指北京奥运会后的时期,但我认为用“后奥运时代”不太妥当,也不够准确。

奥林匹克文化之旅

2008年8月8日,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体育的饕餮大餐,也为我们带来了从这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注入新元素的丰富知识宝库中汲取营养的良好机遇。弘场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理应成为体育界和文化教育界人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把奥林匹克教育坚持下去

五月初,《中国学校体育》的三位年轻朋友来访,我们谈了关于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看法,他们整理成文,在6月号发表。我同时也在我的上期博客里发表了。我认为在北京奥运会前夕,讨论和宣传这个问题显得特别重要。

关于建立奥林匹克学的思考

二十世纪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兴起的年代,但自中后期以来,这一趋势发生了明显变化,进展放缓,出现了饱和现象。许多前沿科学前 锋受阻,智力必然横向转移,于是出现一大批交叉科学群,或称为边缘科学或综合科学群。根据科学学的论断,科学的突破点,往往发生在社会需要和科学内在逻辑 的交叉点上。例如今天的城市科学、海洋科学、能源科学、空间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等等,都是这一发展的结果。而我们的 体育科学也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是典型的交叉科学。所谓交叉科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而且也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部的交叉。以体育科学为 例,它已逐步形成科学体系,包含体育自然科学、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管理科学三大组成部分。根据欧洲理事会体育发展委员会的统计,在2307篇体育科研的论 文中,体育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的频率是相当可观的。例如运动医学与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人类学的交叉;体育社会学与运动心理学、体育教育学和体育管 理学之间的交叉。这在我们的体育科学研究中已司空见惯,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多种学科来进行体育科学研究。

顾拜旦最传世诗体育颂中英法德语版

背景:奥运圣火即将再北京点燃,一场众神狂欢即将上演,重温顾拜旦最传世诗体育颂让我们体味体育的畅快神圣,感受生命的动力。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1863年1月1日—1937年9月2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起人,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

残疾人体育与残奥会

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在欢呼胜利和一片赞扬声中,非常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它将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新篇章,实现了中国承 诺的举办一届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的奥运会。它对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使全球更好地了解中国,以及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加速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 用。仅以奥运会开幕式就有220个国家的45亿人观看,它的影响是任何其他国际活动所不可比拟的。

参加比取胜更重要

昨天晚上看了央视一套由王志主持的《焦点访谈》,有几位体育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谈了关于北京奥运会的展望,他们以满腔热情热烈期待奥运会的召开。这个节目是有感染力的,我很赞成。但唯一遗憾的是,大家的发言很少涉及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理想。这几乎是所有媒体的共同特点,无意中就会把观众引向对奥运会胜负的过多的关注。最近在《参考消息》上也看到外国对奥运会运动成绩何名次的预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盼奥运会究竟是盼什么?看奥运会究竟是看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实在有考虑的必要。

圣火颂-圣火

(北京奥运圣火正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它从世界之巅照亮了全球。圣火所到之处激起中华儿女空前的爱国热潮,唤起世人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追求与向往。笔者学习和仿效顾拜旦《体育颂》的笔法,即兴写此散文诗,藉以表达对先哲的崇敬与缅怀。)

让我们重温顾拜旦的教导

刘翔因伤退赛的不幸消息,使全世界关心中国体育发展的人都感到震惊和惋惜,对于我们中国体育界更是件令人痛心的事件。从中央到普通老百姓,都纷纷表示慰 问,甚至有人为他流泪。但从网上和我的几位老朋友又传来另一种使人难以置信的信息,使我们更加痛心。且不论这些消息来源是否可靠,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事 实,那就是刘翔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实在太大了。我想这是合乎逻辑的。首先是来自全国人民期望的巨大压力,其次是广告商给他的压力,再其次它的对手古巴小将罗 伯斯这一时期的优秀成绩给他带来的压力。这三重压力就像是三座大山,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尽管他口头上还是豪言壮语,但谁能知道他内心究竟在想些什么。从这 一点来看,他的伤痛不仅仅在跟腱上,而是在内心深处。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他的东山再起只是一句空话。

继续坚持奥林匹克教育

奥林匹克圣火正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它使实现百年梦想的13亿中华儿女和海外 华人华侨受到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感受到奥林匹克运动的光辉,振奋了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受到一次最广泛的奥林匹克教育。“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的口号正在深入人心。 我们所追求的这个高尚的梦想就是奥林匹克理想,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社会。这和我们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顾拜旦和他的不朽诗篇《体育颂》

《体育颂》是近代世界体育史的一篇经典著作,它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体现,它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升华。它以美丽的诗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人 类的伟大理想。从古到今,从没有见过有人像顾拜旦那样对体育有如此崇高评价和深刻理解。如果想真正理解奥林匹克运动,就必须首先学习顾拜旦体育思想;如果 想了解顾拜旦体育思想,就必须读懂他的不朽诗篇《体育颂》。作为这首诗的译校者,我愿意郑重推荐这首诗并加以解读。

盘点运动员五大“致命伤”

在众多奥运选手痛失金牌的背后,伤病其实是最大“推手”,看看他们受伤的缘由,或许能给我们的日常运动提个醒

运动“植入”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优雅舒适的健身场馆、科技演绎的体育器材、新潮时尚的健身服装……别以为有了这些就可以成为“健身达人”。细细数来,我们的身边不乏健身“门外汉”:年轻人总以没时间为借口,运动锻炼时常“无疾而终”,独缺“恒心”这阵东风;不少老年人虽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消耗,却因对运动健体过度迫切往往走入各种“盲区”……本期《生活科普点点通》专栏我们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全民健身研究专家赵文杰教授为读者解读“全民健身”新理念。

我的奥运收藏

  奥运收藏特别强调体育专题的涵盖面,包括文献资料要与体育奖牌、火炬、纪念牌、证章、身份证、宣传画、比赛秩序册、成绩册、指南手册、运动服、器材、队旗、会徽、吉祥物、纪念章、门券、包装品、标识物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