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随着发令枪一声脆响,由48000多人组成的长跑军团如潮水般卷过起跑线,厦门又一次成为马拉松的狂欢盛会。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此次迎来了35个国家和地区的48000多名专业和业余选手,人数创历届之最。



      由于中国田径队正在冬训,白雪、张新等高手均遗憾缺席,因此埃塞俄比亚选手成了本届比赛的最大赢家。女子组,贝萨·阿赛德以2小时28分53秒的成绩折桂,中国选手孙娟、金玲玲分获亚军和季军。男子组,埃塞俄比亚选手费伊萨·利赖萨以2小时08分47秒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并夺冠。

      相比于成绩,此次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更引人注目的关键词是“扩容”。人数增多后质量是否下降?规模扩大会否导致“注水”?比赛究竟重“赛”还是重“节”?这些疑问,需要比赛给出答案。

      中国高手失约

      比赛“强弱分明”

      厦门马拉松赛已连续3年被国际田联评为“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和北京马拉松赛并称南北两大著名马拉松赛事。可此次比赛却呈现“强弱分明”的现象。外国选手独领风骚,中国选手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让人着实有点失望。

      起跑前,白雪、张新、孙伟伟、朱晓琳、陈荣“五朵金花”点燃了希腊马拉松圣火,随后集体缺席全程比赛,让中国选手蝉联七届的女子组金牌被埃塞俄比亚选手贝萨·阿赛德轻易夺走。赛后她表示:“很高兴能够在中国战胜中国选手夺得冠军。”

      相形之下,中国男子选手更无还手之力,跑得气喘吁吁,胳膊甩得费劲,仅青海队选手尹顺金跑了个第八名。而非洲选手则愈战愈勇,金牌最终落入埃塞俄比亚选手的囊中。

      中国选手在“厦马”集体“疲软”,与中国田径队的参赛策略密切相关。为备战奥运,从2009年12月26日起,中国田径队闭关修炼,进入冬训,基本未派强手参赛。再加上从2003年起就和首届厦门马拉松赛“捆绑”的全国马拉松锦标赛,此次却分道扬镳,所以“厦马”遭遇中国长跑高手集体“冷落”,也就在所难免。

      扩容不损质量

      后勤保障出色

      “氛围好,声势壮!”这是参赛选手们对此次厦门马拉松赛的普遍评价。

      山东业余选手苏勤生说,“厦门马拉松后勤保障得力,医疗点比较多,水供得足,一路都有运动饮料,志愿者还提供香蕉。学校的拉拉队也组织得好,环岛沿线都是,很有氛围。”

      在厦门马拉松的庞大军团中,业余选手占了大部分。虽然中国专业选手成绩不佳,但业余选手却跑了个热火朝天。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厦门马拉松赛降低了“门槛”:关门时间由6小时延长到7小时,参赛人数由3万多增加到4万多,其中参加全程比赛的达10655人,为国内之最。

      “观众很热情,加油声不断,戴红帽子的志愿者应该有上万。”一名运动员说,“赛道像是头天晚上清洗过一次,干净得很,两旁的绿化也下了功夫。后勤做得挺不错,以往领芯片和成绩单还要稍微排一下队,这回一秒钟都没排。全程交通管制,一点尾气都没闻到。”

      “厦门马拉松赛扩大规模后,后勤保障没有问题。”厦门市副秘书长陈永茂自信地表示。

      业余选手狂欢

      专业选手“犯难”

      25分20秒——当最后几对参加情侣跑的选手踏上起跑线时,计时器上如此显示。此时,第一集团的专业运动员已经跑了约8公里,浩浩荡荡的“巨龙”在城市间舞动,整个厦门如同在过狂欢节。

      “人太多,跑不开。”达标过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辽宁业余选手佟强说,“统一鸣枪计时后,我花了两分钟才随人流来到起跑线,再过了四五分钟才能跑起来。”他建议开设“绿色通道”,让报名成绩好的高水平业余运动员,站在专业运动员后面。或者,单独用芯片计时,踏上起跑线时才计算时间。

      苏勤生也表示,虽然参赛的人很多,但实际能跑完全程的并不多。“我在半程折返时,看到许多人在赛道上走路,一看就是训练不足。”

      据观察,凡是全程用时超过4小时的选手,大多“跑走结合”。而跑5公里、10公里的选手,也有许多是“边跑边玩”。

      此次厦门马拉松赛,许多选手是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大伙“图个热闹”,因此比赛的娱乐性、商业性大于了竞技性。厦门市市长刘赐贵说:“厦门市将不断创新超越,把赛事办成全民的健身运动、市民的盛大节日和城市的烫金名片。”

      据悉,厦门马拉松赛最终将扩容到10万人。人多不是坏事,娱乐也不是坏事,但如何让想跑的人跑得起来,让站在后面的人不吃亏,让高手发挥得更好?这还要花点心思。

    人民网-《人民日报》 记者 曾华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