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冠军荣耀,退役运动员写下精彩故事

这是一个退役自行车手成功转型的故事……生铁经过千锤百鍊,脱凡炼成钢。

周宗德,51岁任职于太宇工业自行车厂担任品保经理,每天下班后骑车70公里,精神奕奕的他维持着选手般精实的体格,公司同仁都称他为“德哥”。1991环台赛后,29岁结束自行车手生涯,当时的他只会骑车、比赛,欠缺一技之长,但他无畏艰难从头开始,从一位焊接学徒一步一脚印的苦干实作,历经10几年的打拼后晋升为厂长。

1991年环台赛,周宗德(右2)拿下单站冠军。

在周宗德过去的荣耀时刻,曾拿下环台赛登山王、环台赛单站冠军,1990北京亚运4公里个人计时赛铜牌;而他的太太杨秀珍,于1988汉城奥运场地女子争先赛获得第8名、区运6连霸,他们是自行车坛令人称羡的夫妻档。

无论你在竞赛场上多么风光,下场后,人生就像是一张白纸。

第一次练车就上阳明山

周宗德成长于台北的小康家庭,父亲是金属铸造工头,母亲是公务员,家中的教育开明,尊重孩子的适性发展,两位弟弟在国中时期都是体操选手,而对于教科书兴趣缺缺的他,在那没有体育班的年代,兴趣是跑步及骑车。

1978年,因缘际会,念高一的周宗德骑着自行车四处蹓跶,遇到当时的国手黄金宏骑着竞赛用公路车,便相约一同挑战阳明山。比起黄金宏那金光闪闪的公路车,周宗德的像是杂牌拼装车,但他凭着意志力仍然成功挑战阳明山,在黄金宏的引荐及鼓励下,开启了他的车手生涯。

“在我们那时代,自行车是冷门的竞技运动,身体素质不差加上肯持之以恆的训练,没多久就能站上颁奖台。”周宗德谦虚的说道他练车两年后就略有成绩,披上国家队战袍出国比赛,他梦想着成为顶尖车手,却被突如其来的兵单终结了车手梦。

香港单车邀请赛,周宗德(左2)、曾耀裕(左1)、张胜凯(右2)。

兵单终结运动生涯

“那就放弃当车手的这条路吧!”周宗德抽中了3年的陆军仪队,忍痛终结选手生涯,23岁役毕后,他没有一技之长,前途茫然。恰逢巨大机械开始培育台湾车手,以类似于日本“实业团”的方式让车手在白天上班学习专业技能,下午进行自行车训练,他于是把握这机会重返艳阳下。

巨大机械是台湾培育自行车手的先行者,也遇到重重困难难以贯彻初衷,周宗德回忆起那段日子:“厂区的同仁会以异样眼光来看我们这群骑车的,因为我们只上半天班,老师傅会以为我们是半调子,只教我们半套。”后来巨大机械“工厂队”(Factory Team)因为成效不彰而解散,转由捷安特(註1)成立职业车队。

註1:巨大机械负责制造自行车,捷安特专注于品牌行销,两者各自是独立的公司却共荣共存。

1987年印尼雅加达亚洲锦标赛,周宗德(上排右3)。

全力冲刺黄金巅峰期

1987年,结束在巨大机械的工作后,25岁的周宗德只有高中学历、乏善可陈的经历。回到台北,林清发教练鼓励他继续骑车,以成为顶尖车手为目标,“为了备战环台赛,我们在两个月内环岛5次,每天起床后就是不停的以踩动自行车,双脚也有时会疲劳到像不属于自己,身体却与与自行车融合为一,很有PRO车手的感觉。”

1990年北京亚运4公里个人计时赛。

第1届环台赛,张胜凯(左),周宗德(中),洪信成(右)。

自行车是很诚实的运动,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周宗德在专心一志的练车期,先后拿下1989环台赛登山王,1990年北京亚运4公里个人计时赛铜牌;1991的环台赛是他告别车坛的代表作,拿下环台赛第2站单站冠军。

29岁从选手退役的周宗德,拥有无数的竞赛资历,却只有一张高中文凭以及接近空白的工作经历。

从头开始不嫌苦

即将30岁,周宗德离成家立业的这条路还很远,他的人生前半段都在竞赛场上度过,他清楚继续骑车并非长久之计因此结束车涯。得知太宇工业自行车厂需要焊接师傅,他于是整理行囊,隻身孤影搬到台中,当时连同他在内共有6名退役车手在太宇工业服务,白天学焊接,晚上学绘图。

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有5名车手离职,只剩下周宗德续留在太宇烧车架,总经理胡绍荣难免对未来感到忧心,他给胡绍荣一剂强心针:“你放心,虽然人不多,但我一定尽心尽力将工厂做起来。”

周宗德在自行车车架厂每天烧焊敲打,一支支作工精细的车架出自于他弄脏的双手以及繁琐的工法,在旁人眼中,如此的工作只能当一辈子的黑手。但,他凭着苦干及毅力,一步步的从黑手往上爬,经历了16年让他爬到厂长,高中毕业的他靠着卷起袖子不断的实作,证明了靠着努力与坚持,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能出头天,而他现在已经是一位品保经理了。

“自行车就是有种独特的魅力,欣赏装备是种乐趣;自行车是工作与生活之间的调和,每天只有工作,看事情的角度会变小、压力变大。换上车衣踩上踏板后,周围的景观随之开阔,心情及思绪也跟着转变。”~周宗德

永保健康的秘诀:每天骑车

今年51岁的周宗德,藉由每天的骑车习惯保持选手般精实的体格,在2010年他还参加俱乐部联赛,他报名菁英组,与台湾一流车手同场竞技,多年骑车锻鍊出来的体力胜过许多年轻人。

而他自己坦承有时也会懒惰,“在公司冲业绩的那段时间,我整整有6年没碰车,总以没时间当作藉口。”周宗德说其实那都是自己懒,现在即使工厂忙碌,他也是每天下午5点下班,固定骑车70公里(约两小时),骑完车后继续回到工作岗位,运动已经内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工作和生活融合,也是一种转换

退役的车手即使离开赛道,依旧无法将自行车忘怀。他将过去10年的竞赛经验用于工作上,公司是制造车架,曾为专业车手的他就能即时测试产品,以车手对性能的要求来替品质把关。“在工作中找到喜悦,在骑车中找到青春之泉。”周宗德焊接自行车,而自己又热爱骑车,已经模煳了工作与兴趣的界限。

退役车手无限可能
许多退役车手抱怨:将自己的黄金时期奉献给自行车,为国争光后却找不到谋生之道,但周宗德却写下一页运动员成功转型的故事,30岁前的他专精于骑车、比赛,征战赛道10余年,累积了数十万公里的骑程。当他结束选手生涯后,一步一脚印的从焊接学徒干起,证明了运动员不只是能驰骋于赛场,更能活跃于产业界。

台湾是全球高级自行车的制造王国,退役车手拥有精深的装备及骑乘知识,正好能将知识应用于产业界,例如太宇工业就很欢迎退役车手加入。只要你肯学、实作,或许也能再成为像周宗德一样,从一位退役后的亚运铜牌车手,由学徒干到厂长的精彩故事,只要肯打拼,生铁也能鍊成钢。

来源:don1don 作者:爱轮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