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代练是一种以比赛的氛围为基础,刺激自己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肌体来获取比训练更加具有能动性的训练方法。它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训练+调整+强度+放松”的模式,能够更好的适应比赛,并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成绩。


赤脚叶德奕、福州陈静、“不老松”黄志和是这方面的代表。
叶德奕:自2007年10月21日参加了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后,接着参加了11月11日的杭州马拉松,11月25日的上海国际马拉松,08年元旦的海口马拉松,1月5日厦门国际马拉松,2月10日福州半程马拉松以及2月17日的香港国际马拉松。
作为赤脚跑马中最快的高手,叶老师成绩一直保持3小时20到30分的成绩,稳定是他的主要优势。
福州陈静:几乎在全国所有的马拉松赛事上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从滨州马拉松、北京国际马拉松、西安城墙半程马拉松、上海国际马拉松、南宁解放日半程马拉松,2008年的海口马拉松和厦门国际马拉松,福州马拉松,而且在滨马取得第8,南宁第3的好成绩,成绩保持在3小时50分到4小时10分以内的成绩,她是女子马拉松参赛者的代表,成绩非常的好,相对于女子马拉松专业和业余水平的较大差距,再有女子参赛人数较少,真的很不容易。
黄志和:一个78岁的老人,2005年还能跑出4小时以内的高手,真的很让人佩服,由于有赞助,全国各地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是马拉松就跑,而且都是全程,年轻人很多都被他甩在身后,他的名言:宁愿跑死在路上,不愿病死在床上。一个倔强的老人,一个在马拉松赛场上永远飘扬的旗帜,他是中国的骄傲、跑吧的骄傲。
他们都选择了“以赛代练”作为自己的动力,不知疲倦的在马拉松赛场上留下汗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真的很让人尊重!

以赛代练但不足取,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训练是系统、连续的、科学的,比赛过多容易出现伤病
运动员的训练是枯燥、乏味的,但是训练是基础,只有保持训练的系统、连续、科学,才能保证在比赛时能够以好的竞技状态去迎接比赛。专业马拉松运动员一般全年2到3个全程作为比赛目标,而业余的选手一年跑7、8个,甚至更多,对于腰肌、肩肘、脚踝和足底的拓骨伤害很大,对于身体的伤害不言而喻!

二、长期比赛在物质、时间上损耗不容忽视
首先你除外比赛,吃、住、行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有赞助的话可以使自己相对宽松一些,如果自费的话,各种开支是比较多的,而且中国的马拉松赛事从北到南跨度很大,难免在路途中出现不适。参加比赛要有一个准备周期,比赛完还有调整期,对于工作的影响是肯定有的,以赛代练在物质、时间上的消耗不容忽视!

三、比赛过于频繁将失去太多意义
长期比赛,对于城市的环境相对已经很熟悉,陌生感的消除,虽然在比赛中更能发挥和调整比赛节奏。比赛就是在各个城市中挑战自我的同时去欣赏城市的旖旎风光,当你单纯为比赛而重复去一个城市,可想而知,意义就不大了!
跑马主要目的在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只要我们努力了,克服了困难完成了比赛,就是胜利。像安踏广告里的歌曲《我们是冠军》,每个人在马拉松道路上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跑完了全程,就值得尊重,值得我们去学习,如果单纯为了比赛而比赛,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河南小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