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猝死事件给我们的思考

  摘 要:针对目前频繁出现的运动损伤甚至运动猝死的发生,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分析了体育工作在组织管理、活动方式、思想意识等方面的不足;提出科学健身理念,认清自身的身体、心理、工作负荷状况,做好三类运动人群的区分与预防,进一步提出全民健身保险,呼吁维护体育参与者的健康权益,以及高校、社会、医院三方牵手设想。

马拉松猝死学生终审获赔27万元

  代表学校参加2005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王砚刚,在比赛中猝死,他的父母向北京吉利大学索赔。近日,市一中院终审判决吉利大学应对王砚刚的死亡承担主要责任,并赔偿27.23万元,比一审判决的34万元减少了7万元。

香港马拉松一男子不幸死亡 赛前大会未查健康证明

专家提醒:参赛前确保心脑血管没问题,还应训练一到两个月

香港马拉松赛由于近年一直不断发展,在短短六年时间已成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长跑赛事,并且获得亚洲及国际体坛的认同,加上总奖金超过150万美元,吸引了大批的参赛者。今年的赛事,一共吸引了7万人参加各组别的比赛。由于参赛人数创纪录,赛事主办方也进行了一些准备。筹委会主席高威林表示,赛场有 600名医护人员当值,还有十辆救护车戒备,他认为足够应付突发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