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慢跑人生-85岁长者的万米智慧

1万公尺对于田径选手来说,是衡量马拉松实力的参考指标,对于一般跑友而言则是象徵突破自我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对于一个早以惯看秋月春风的85岁长者而 言,1万公尺所具备的意义,就是生活与心理相互平衡,以平常心努力不懈创造出让所有热爱跑步的跑友,最钦羡的健康人生目标吧。

用奔跑解读生活

曾经有位跑步前辈给出一个相对明晰的解读:跑步具有三重境界——如果没有经历过身体的痛苦,那不叫跑步,是散步;如果跑出了痛苦,却没有体验到快乐,跑步意义不大;如果体验过快乐,但无法发现跑步运动中的美感,那充其量不过是个运动爱好者。“美感”是跑步这项运动给予我们的最有价值的礼物。

跑步一周年杂感

4月21日星期天,是笔者跑步一周年的纪念日。

这天上午8点前,我站在扬州半程马拉松比赛出发区,右臂系着黑丝带,低头为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和雅安地震的死难者默哀一分钟。

8点过发令枪响,我和近3.5万参赛者一起向前冲,最终以1小时43分刷新个人的半马最好成绩(PB=Personal Best),比11个月前第一次跑“私房半马”快了将近40分钟,也比一周前在苏州创下的半马前PB缩短了7分30秒。

我的赛会成绩(从发枪而不是选手过起点算起,相对于净成绩或芯片成绩)是1小时45分,在5632名成绩有效的男选手中名列第1180位。

在这一年中,我总共跑过2800公里,从刚开始连2.5公里都无法跑完,到顺利完成七次全程马拉松、两次半马和一次山地马拉松,而且保持无伤无痛的纪录。跑步时速从当初的9公里左右,提高到目前的12公里以上。

除了这些值得自豪的战绩,跑步也让我在健康上获益良多。跑后两个月的体检结果显示,我的血压从一年前的135/79mmHg降至102/61mmHg,脉博从107次/分降至60次/分,心率从90次/分降至76次/分;多年的痔疮消失了。体重则从跑前的75公斤,减少到现在的70公斤(身高180公分)。

开跑两个多月后,我曾写下如此感悟:
跑步者可以分为三重境界:
一、入门级:注重基础知识、招式(跑姿、呼吸、装备等等),事事模仿高手;
二、高手级:经过长时间训练,你的体能状态(速度、耐力、力量、心肺等)达到最佳,跑得又快又远,在比赛中创造先天条件允许的最好成绩;
三、大师级:百马、超马和各种铁人比赛,你都不在话下,但你已看淡成绩,更在乎体验快乐;跑步已融入你的血液和基因,你可以收放自如,快慢、远近随心,真正达到身心健康的极致。

时隔近10个月之后,我对跑步的理解又加深一层。

一位参加今年波士顿马拉松、许诺明年仍会再跑的选手写道:“我们不只是为健康、竞赛或慈善募捐而跑。这些都是好事,但不是我们跑步的理由。”

他说得很对:人们开始跑步时,动机大多是希望有好的健康或身材。不过一旦跑步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就不再是促使你每天出门奔跑的主要原因。

那么,此时驱策你跑步的动机又是什么呢?“因为这就是你——一个跑者。”那位波士顿马拉松选手的这一最后结论,似乎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

笔者的看法是:对一名习惯性跑者而言,健康、身材、解压等跑步带来的种种益处,都只是顺理成章的副产品。我们对跑步上瘾,就像瘾君子对药物、尼古丁或酒精难以自拔的依赖,是因为跑步能让你感觉愉悦——所谓的“跑者的快感”(runner's high)。

这种愉悦虽然不如性高潮(orgasm)强烈,也不能断言“It's better than sex”(难怪“吾未见好跑如好色者也”),但它同样会让你一旦尝到甜头,便从此欲罢不能。

为什么呢?个人以为,这是因为我们身体的深处,潜藏着某种动物天性。它就像《肖申克的救赎》所说的“有些鸟儿注定不是笼中物”(Some 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渴望着挣脱羁绊,自由奔跑。

我们的猿猴祖先留下的这种本能很像一只狗,虽然已被驯服,但你最好不时把它放出来遛一遛,它就会让你收获健康、快乐、自信等诸多回报。如果长年被囚禁在肉体的樊笼中,它就会郁郁而终。假如人类都好静而不好动,将来我们很可能演化成某些科学家预言的ET式可怕身材:脑袋硕大,躯干和四肢纤细。

所以,你还在等什么?出去奔跑吧!释放出你体内那只向往自由的精灵,它好你才会好

来源:跑步圣经-run4fun

跑步从顺应自然开始──尼可拉斯‧罗曼诺夫博士姿势跑法讲座

跑友们可曾看过《跑步,该怎么跑?》这本书。这本书堪称是慢跑界的入门指引,阅读过这本书之后,你才算是真正学会跑步,而这本书的作者尼可拉斯.罗曼诺夫 博士 (Nicholas Romanov, Ph.D.)于9月底进行多场系列演讲,从每场爆满的人潮中,不难看出这本书对启发了多少跑友及追求目标的铁人。

跑步哲学

跑步 其实是一种突破自己的哲学

 跑步,这件日日有人为之人们司空见惯的常事,因为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再度引发我们的思考。是的,我得承认,首先是这个书名的句式吸引了我们,如果改为《谈谈跑步》或《在四分之一世纪里跑步》,估计就要差劲很多。村上也透露了这个不同寻常的书名的由来,源自他很敬爱的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书名《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这个句式的确非常迷人,“当谈论××时谈些什么”,它的思维模式是,我们要谈论的这个对象很大,很常见,很普通,可能无从谈起。

返回顶部